8月3日清晨,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童家镇天星寨村,一望无际的田野,轻风拂过,卷起层层叠叠稻谷抽穗的涟漪,稻香扑鼻,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从稻浪深处田埂上匆匆走来一个汗流浃背戴着草帽的人,他就是童家镇丰泰家庭农场主沈贤云,四川省第二批农村致富带头人。
闻稻花香,听沈贤云讲述他这个“新农人”的种粮奋斗史。
2001年沈贤云当兵入伍,转业后在重庆从事农业机械销售,从营业员干到了区域经理。7年后他创立了一家农业机械企业,销售农业全程机械化设备,收入可观。其间,他接触了不少种植大户,结合农机销售指数,认为现代农业必将蓬勃发展。2018年,他萌生了“回老家搞农业”的想法。
“我家的地不流转”“年轻人没搞过农业,不放心把地租给你”……流转土地受阻,实行机械化遭遇瓶颈。好在军旅生涯磨炼了沈贤云坚韧果敢的性格,他静下心思考该如何干。在镇、村、社干部支持下,一家一户反复做工作,讲解党的惠农政策、农业出路。“我把地给你。”张叔第一个支持了沈贤云。有人开了头,一些村民陆续与沈贤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插花型地流转几百亩水田。但新的问题又来了:有些水田杂草根窜在里面,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技术员太少,机械设备无用武之处,沈贤云一度陷入迷茫:农村真的没出路吗?
“不能打退堂鼓!”一觉醒来的沈贤云又满血复活,他把拖拉机开到水田里,一块块耕地,一块块平田,一垄垄播种……2019年种植水稻508亩,人工费用支出多,千辛万苦五六个月没有什么收益,但好在积累了不少经验。
沈贤云发现,操作技术人才少,年轻人更少。于是,他联系同学、战友,上门与务工时的伙伴商议,跟他们算经济账,吸引一批年轻农机手加入到农业生产中,插秧机、拖拉机、收割机、无人植保机、烘干机运用到生产种植中。他在县城成立了农机销售企业,提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相邻县区30000余亩。
沈贤云成功了,农户开始主动把田地流转给他。拖拉机能进场了,收割机能入田了,流转地成片了。耕、种、防、收、烘实现了机械化全覆盖。2020年沈贤云种水稻600亩,终于有了回报。2023年种植水稻807亩,同时他经营的企业还种植了九叶青花椒1100多亩。沈贤云成了名副其实的“种粮大户”,把科技运用到实践,从“会”种到“慧”种,书写了“新农人”的新人生。
“培育种粮大户”,就是要让农村每寸田地郁郁葱葱,回引一批人才。群众向沈贤云请教种粮技术,他无偿提供帮助。
童家镇天星寨村徐仁军天天缠着沈贤云要求学种粮,“种地很苦,你能坚持?”沈贤云给徐仁军打一剂预防针。“要学习新技术。”徐仁军一一点头。“好,跟着我来。”沈贤云把徐仁军带到田地边,你看土质怎么样?种子选择什么?病虫害防治要注意什么……徐仁军一一记下,天天田间地头消化,2020年徐仁军种植水稻40亩,每年逐渐增加种植面积。3年来徐仁军不仅掌握了种植技术,还学会了植保无人机操作技术。
相邻乡镇四合镇白鹤林村的彭杰专程找到沈贤云,请求教他技术。沈贤云看彭杰人年轻、有文化、吃得苦,毫不保留传授种植技术。2022年彭杰的“四合镇为民家庭农场”成立,种水稻300余亩、2023年种植470余亩,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
当人们问沈贤云为啥选择种粮?“也许是一种家乡情怀,我相信农业能带动乡亲致富。”确实,这些年在种植、采摘繁忙时节,大竹丰泰家庭农场用工达180余人,沈贤云带动已脱贫户45户143人实现了收入稳定。
作为县政协委员,沈贤云先后提交的《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关于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大力发展我县种子产业的建议》《推进农业机械广泛运用的建议》等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都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采纳。
望着童家镇那一大片高标准农田,沈贤云充满信心,他相信农业发展的路一定会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