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政协新闻

牡丹江市政协

搭建四条联系纽带 聚力服务界别群众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8月12日   第 04 版)

▲ 牡丹江市政协委员工作站(室)建设现场观摩推进会。

“开展警调联动践行了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工作要求,能够把基层群众许多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有效提高政协委员为民履职的工作能力。”参与警调联动工作的牡丹江市政协委员李炳波深有感触地说。

7月起,牡丹江市政协通过采取“政协委员+兼职人民调解员”定期值班的形式,组织58名委员下沉到派出所参与警调联动工作。

沉下去,面对面,讲政策,解难题——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的相关要求,自2022年年底以来,牡丹江市政协通过建机制、搭平台、通渠道、创载体,搭建起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四条纽带,有效发挥了政协组织联系、凝聚、服务界别群众的作用。

以制度机制建设为抓手,实现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经常化。牡丹江市政协重新修订了委员联系制度,明确了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人数、频次和工作内容,并将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委员履职考核体系,通过主席会议成员联系常委、常委联系委员的示范带动,层层延伸,在300多名委员与千余名界别群众之间搭建起联系桥梁。“委员联系制度推动委员走进界别群众中间,不仅增加了委员与界别群众的黏合度,而且让自己撰写提案和社情民意的渠道更加宽泛了。”市政协委员唐庆波是联系界别群众的“先锋”,对此颇有感触。

为解决委员联系界别群众中存在的联系面窄、形式不多、深度不够等问题,市政协还研究制定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相关制度机制,并加大组织指导和督导考核力度,进一步激发委员履职尽责的内生动力,实现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精准发力。

以基层协商议事会为平台,组织委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在中共牡丹江市委的主导下,市政协积极探索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模式,稳步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近两年来,全市各级协商议事会已开展协商议事活动2000余次,解决了一批基层群众的现实困难和问题,赢得群众广泛好评。今年以来,柴市社区通过“同心圆协商议事厅”“小板凳协商议事会”化解各类矛盾21件、破解基层治理问题17件。按照三年工作计划,今年年底,牡丹江市将实现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全覆盖。

以委员工作站(室)为依托,推动委员下沉为界别群众办实事。自2022年年底以来,市政协指导建立17个委员工作站(室),这些委员工作站(室)充分利用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势,在反映社情民意、开展协商议事、广泛凝聚共识、开展公益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政协离我很近,委员就在身边”。下一步,市政协将在制度建设、打造特色、委员参与、开展活动、发挥作用上下功夫,本着“条件具备一个,规范建设一个”的原则,适时启动第二批委员工作站(室)建设。并出台工作站(室)评优办法,对优秀站(室)进行表彰。

以参与人民调解工作为载体,引导委员帮助界别群众解难题。2022年,市政协依托委员在公信力、专业度和群众基础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人民调解中心设立矛盾调处委员工作站,推荐58名委员担任调解咨询专家和兼职人民调解员,开展相关调解工作。至今已成功调解各类纠纷78件,有效发挥了市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在维护全市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此项工作被评为黑龙江省2022年度“政协工作创新奖”一等奖。

目前,市政协委员正努力在参与“扩面”和诉前调解“提质”两个方面加强组织引导和跟踪问效,并继续推动政协委员参与警调联动工作,进一步发挥委员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共识等方面作用。

2023-08-12 牡丹江市政协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8028.html 1 搭建四条联系纽带 聚力服务界别群众 48,02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