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政协新闻

海东市政协

发挥“专”的作用 “商”出特色水平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8月14日   第 04 版)

▲ 海东市政协围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开展主席集体监督性视察活动。

近年来,海东市政协聚焦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在政协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强化政治引领、健全制度机制,聚焦主责主业、深入协商议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青海贡献了政协智慧和力量。

强化政治引领,推动党的建设“强”起来。认真贯彻《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不断加强政协党组对专委会的领导,增加专委会主任在党组的占比,机关党组成员以专委会主任为主体,专委会副主任全部进入支部党小组,在全体会议期间、重要调研视察和委员学习培训等活动中成立临时党支部,推动构建“政协党组+机关党组+机关党支部+功能型党支部”党建联动新格局。紧盯基层政协“两个薄弱”突出问题,建立编制使用“周转池”,解决专委会人员行政编制16名。推动建设乡镇政协工作联络组、名人委员工作室、界别委员工作室、党派委员工作室、社情民意联系点90余个,为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奠定了扎实基础。各专委会把加强学习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学习领袖思想、争做责任委员”等主题实践活动,把学习教育融入调研、视察、协商、考察等履职活动中,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注重建章立制,推动制度体系“立”起来。海东市政协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若干措施》《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县政协工作的意见>的若干措施》等,为全市政协事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围绕协商什么、谁来协商、如何协商、协商成果如何转化等关键核心问题,制定《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政协海东市委员会协商工作规则》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串起了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制度链、工作链、力量链和成果链,为新时代海东政协协商民主建设提供了基本规范和工作程序。以界别为依托,选派政协委员担任民主监督员,推动民主监督工作不断深化。目前,220余名委员已参与民主监督工作。

创新履职载体,推动协商议政“活”起来。深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政协章程》,正确把握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和职责使命,紧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会议协商与现场商量有机结合、政治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把精准调研作为协商的前提工作,把互动交流作为协商的必要环节,在“小切口”上做“大文章”,形成了每年一次全委会协商、两次议政性常委会专题协商、三次季度协商、四次对口协商、五次重点提案办理协商、六次主席会议集体协商的“123456”协商议政新格局。

秉持成效优先,推动协商议政“实”起来。近年来,海东市政协聚焦“现代化新青海”和“五个新海东”奋斗目标,围绕“四地”建设、乡村振兴、生态保护、民族团结等,精选议题、精准聚焦,致力于“更加灵活、更加经常、更高质量”的履职与实践,广泛调查、深入研究、反复论证,着力推动政协协商从“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做出了什么效果”转变。仅2022年,市委主要领导就在市政协专报和调研报告上做了5次肯定批示,充分展示了政协协商民主的成效和价值。下一步,海东市政协将持续跟踪问效,促进成果运用,通过再调研、再协商、再“回头看”,努力使专门协商机构“商”出特色、“商”出质量、“商”出水平。

2023-08-14 海东市政协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8055.html 1 发挥“专”的作用 “商”出特色水平 48,05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