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意周刊

别让“禁止”变成公园的“高墙”

戴先任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8月14日   第 05 版)

夏日炎炎,城市里的大小公园便成了市民消暑纳凉的好去处。不过,有不少市民反映,一些公园的园内禁止行为越来越多:孩子的滑板车、儿童自行车,甚至是羽毛球等一些休闲运动,都不允许在园内开展。这让不少市民有些困惑,公园里这不许那不让,这还是大家概念里的公园吗?

公园姓“公”,服务于公众,尽最大可能对外开放,才能更好地为所有人共享。而现在一些公园的禁令越来越多、越来越严,影响了市民的户外活动需求。

加强公园管理,本是为了最大程度保障入园市民的安全与权益。比如一些素质不高的市民在公园里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或是有些孩子的滑板车在公园里横冲直撞,扰乱了公共场所的正常秩序……对这些不文明行为进行约束,很有必要。但凡事过犹不及,一些公园过度管理、矫枉过正,制定相关规定“一刀切”,就难以满足老百姓对休憩、健身、娱乐、休闲的多元化需求,也影响了公园的公共服务属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都提出建设“无界公园”,拆掉公园围墙,让公园的门开得更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印发通知,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鼓励拓展绿地类型,增加绿色活动空间……如此看来,一边是国家倡导公园拆墙透绿,一边却又因为“严格管理”而给公园建起了一堵无形的墙,显然与政策设立的初衷背道而驰。

公园要“管好”不要“管死”,这样才能更好盘活公园资源,凸显公园的公益属性、公共服务属性。对此,需要公园管理方提高精细化管理能力,提高人性化服务水平,平衡好不同群体的权益,为公园制订更加精细化、人性化的管理措施,最大程度上照顾到各方权益和关切。这样才能更好满足公众户外活动需求,才能让公园更好为民所用,带来民生利好。

2023-08-14 戴先任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8061.html 1 别让“禁止”变成公园的“高墙” 48,06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