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本职工作是一名中医针灸医师,在本职工作中发挥带头作用是一名人大代表的责任和使命,只有在本职工作上做出成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让中医药更好地为全球健康治理发挥作用。在8月19日第六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我想讲一讲自己工作中的一些故事。
孩童时期,中医在家乡浙江仙居就颇为盛行,我耳濡目染中医治病之神奇,并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直至今日,我始终不忘儿时的治病救人的初心,从医40余年,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病患服务”的健康使命。
医者,要一心为患者着想
20世纪80年代,我在浙江中医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医针灸临床研究。学习期间,我收集了来自四所院校的大量体检数据,来回奔走于各家医院之间,对照肠镜检查结果发现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肠炎等效果显著。一次偶然的机遇下,我在117医院采用中医的隔附子饼灸法改善了一位住院患者久治不愈的腹泻症状,吸引了越来越多结肠炎患者慕名求治。
作为患者,其实无论患有什么疾病,大家期盼的无非是更快、更好的疗效,以及更为低廉的治疗费用。作为医生,要面对的不仅是疾病,更是需要帮助的人,因此提升疗效、降低医疗成本是我们医者的使命。我们应当时刻牢记《大医精诚》“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的古训,尽心竭力为患者服务。
以此为初衷,我探索性地展开了中医针灸疗法的临床与机制研究,以艾灸疗法为研究方向完成了硕、博士论文,并以学位论文为基础开展艾灸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和机理研究,在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下,证实了艾灸“温养脾胃”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可靠临床疗效,于2000年发表国内第一篇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SCI文章。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将艾灸疗法扩展应用于多种中医肠腑病症的治疗,开展了艾灸治疗中医肠腑病症临床与机理研究,完成了隔药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提高了临床疗效,节约了医疗费用。2023年2月,我们团队“中医药治疗克罗恩病等慢性难治性疾病获得新证据”入选中华中医药学会2022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
精进医术,是行医的关键
作为一名医生,崇尚医德,富有同情心、同理心是行医的根本,而精通医理,精研医术,灵活运用不同治疗手段解决临床问题是行医的关键。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多发病,此前我的门诊有一位四十多岁的公务员因为工作强度非常大,又游泳受寒所以发了面瘫。治疗过程中,我首先嘱托他按时服用激素类药物、抗病毒药物及营养神经的药物,考虑到他处于面瘫急性期,舌尖红,嗓子痛,肺有热邪,于是先进行耳尖和井穴少商放血以泄其邪气。然后取合谷、太冲“开四关”以调畅气机,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阳陵泉补益正气,舒筋活络。次日患者复诊就说嗓子已完全恢复,面部症状无明显加重,舌苔偏淡,呈现虚寒之象,便又给他采用艾灸疗法疏调阳明经气,鼓舞气血运行。治疗结束后患者感觉面部松快舒适,病情趋于稳定。随后针灸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相结合,配合电针和闪罐疗法,促进面部血液循环,从而激发人体的正气。经过二十余天精心治疗,这位患者面瘫恢复正常,满意而归。
另有一位五十多岁的女性患者,来诊时左侧面瘫已经半年多,左眼闭合不全,左侧鼻唇沟仍较浅,鼓腮漏气。进门便哭诉自己坎坷的求医之路,有明显的焦虑情绪、睡眠障碍以及眼部不适感,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经过检查,判断她是虚寒性体质,气虚络瘀,鼓动无力。针对活动薄弱的面部肌群,选用阳白穴、攒竹穴、颊车穴采用针刺结合艾灸疗法,进针后微微滞针,以增强患侧“得气”感,使肌肉收缩,活跃面部经气,促进恢复。同时不忘对患者进行情绪安抚,使其放松心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治疗,患者眼睛及面部肌肉群基本恢复正常。
正是40余年临床一线的坚守,2023年8月,我获得了“上海医务工匠”称号。
提高全民健康意识,是行医的方向
中医药蕴含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运用中医药方法,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是我们身为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呈现,教会大家一些日常养生妙招,是科普工作的重点。为此,我们做了很多探索。
此前,我们从中医药知识以及明目、强身、纤体、静心、安眠等青少年常见问题入手,制作了一系列青少年中医文化科普课程的课件及视频,帮助青少年了解中医药文化,掌握一些提高身心健康的方法。同时又以老年人常见慢病及兴趣话题为切入点,设计线上科普课程,对老年人群进行通俗性、互动性、科普性、趣味性的康养科普,提升他们对艾灸对人体健康和疾病防治的认知度,编写“居家养护艾灸方案”图册,便于老年人群随时查阅艾灸居家保健方法,推广老龄人口常见病的艾灸防治方案,促进了中医药知识科普进社区、进家庭。2023年,我光荣获评“第一届上海市健康科普推优选树健康科普杰出人物”。
患者满意,就是我们医者的健康使命。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我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除了精研医术,治病救人,还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科普宣传和健康宣教,在不断进取的路上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
(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