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指明了新时代政协发挥委员作用的重点和方向。六届深圳市罗湖区政协立足“一人一站一事”,推动守正创新,使基层政协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深圳市罗湖区政协主席柳光敏。
记者:罗湖区政协在加强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领导,完善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方面有哪些创新?
柳光敏:我们通过配强“一人”,即界别召集人,创建委员联系界别群众“1+5”模式,压实工作责任,激发委员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推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做深做实。“1”指构建“党组统一领导、专委会服务指导、常委带头履职、委员合力推进”的一个大工作格局。制定《罗湖区政协界别召集人工作制度》,将31个界别、200多名委员按界别联组编入相关专委会,每个界别联组设立1名界别召集人,界别召集人原则上由政协常委、党派、团体负责同志担任,负责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计划的制定、活动组织和委员管理。专委会对口指导服务界别联组,制定各专委会对口联系区直党政群机关及驻区单位的制度,做好联系界别群众的指导、协调、服务工作。“5”是指从加强理论武装、开展走访调研、反映社情民意、撰写界别提案、参加大会发言五个方面,制定委员联系界别群众项目清单,推动任务具体化,工作务实化。并定期召开界别召集人会议,梳理复盘工作推进情况,查找存在不足,做好指导督促。同时,强化履职考核,坚持痕迹化评价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将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情况纳入委员履职评价考核,根据委员参与界别活动、撰写界别提案等情况分别给予履职积分,突出对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跟踪问效。
记者:罗湖区政协在拓宽联系各界群众渠道方面有哪些举措?
柳光敏:充分发挥人民政协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我们集中力量建好“一站”,即委员工作站,在区、街道、社区、界别建成委员工作站20个,形成四级委员工作站纵向全覆盖。出台委员工作站管理办法和工作制度,推动委员进组下站,开展调查研究、结对帮扶等经常性工作,引导政协委员走好群众路线。推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常态化,每季度组织委员在工作站开展“委员讲堂”活动,教育界别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医卫界别开展健康讲座和义诊服务等,收到广大群众好评。区政协组建了罗湖政协委员公益基金,推动委员深入界别群众,资助社区长者脑健康等服务项目,让群众感到政协很近、委员很亲。不断提升界别履职合力,聚焦身边民生实事,通过市区政协委员、职能部门与居民代表现场协商的方式,面对面解忧纾困,议出群众幸福感。进一步发挥委员建言献策、监督推动作用,从政策制度层面提出对策建议,促进解决共性问题,把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事情协商成。如医卫界别关于开放专科护理门诊护士有限处方权的建议,得到国家卫健委及省市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新修订的《深圳特区医疗条例》采纳相关建议,既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又提高了护理质量。
记者:罗湖区政协在发挥界别特色优势作用方面做了哪些探索,有什么成效?
柳光敏:我们注重挖掘界别工作特色,通过选好“一事”协商,推动成果转化,充分彰显专门协商机构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聚焦罗湖区“三力三区”战略,区政协打造界别履职“商一事”品牌,要求各界别每年至少选取一个经济、民生等重点领域主题,与相关部门深入协商,提出意见建议,助推相关问题解决。区政协鼓励各界别发挥所长,更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如组织新老港澳政协委员联动履职,成立历届港澳委员联谊会,港澳界别积极促进深港交流,提交的“推动粤港澳法律服务制度衔接”等调研报告被相关职能部门吸纳研究。推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履职成果转化,要求界别每年申报或承接至少一个调研课题,聚焦推动大湾区发展等重大事项,凝聚共识力量助推罗湖高质量发展。区政协支持委员深入界别及时反映群众意见建议。在六届二次区政协全会上,民盟界别关于“拓展翠园高中发展空间带动罗湖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得到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当场回应,推动了学校改扩建项目的加快立项建设,有效缓解了学位供需矛盾,扩大了优质高中空间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