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随委员调研时,发现一家比较有意思的公司。
它的主业是做物流分拣设备,每天分拣包裹总量超过1.5亿件。公司两年前在资本市场上市。
成立只有六七年就这么厉害,底气就在于,它的创始人和核心技术团队,都来自中国科学院。
实际上,他们原来的研究课题是人工智能,跟物流装备看似一点边都不沾。一个偶然机会,他们参加国家邮政局会议,发现物流行业需求很大。一是国外设备太贵,二是行业发展太快。国产替代需求强烈。
有些朋友一开始也觉得一帮中国科学院博士,干这事儿“有点儿不靠谱”,但他们自己清楚,在技术上这妥妥的是“降维打击”。结果证明,他们不仅在国内做得很出色,而且打进了德国等发达国家市场。
创新创业,有时结果往往和最初想法并不一致,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规律性现象。
全国政协委员,360科技董事长周鸿祎前几天在网上分享了一个故事,说的也是这种现象。
目前大模型很热,训练大模型离不开英伟达的显卡。英伟达最开始做显卡,只是为了满足游戏玩家玩三维游戏的需求。因为做游戏加速,有了GPU(图形处理器)概念,后来发现GPU不仅能做游戏,也能做并行计算的加速,再后来发现人工智能里大量并行计算也需要显卡的支持,才有了今年强人工时代的来临。
周鸿祎的结论是,先把握住当前,做对用户有意义的事,才能慢慢滋生出伟大。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讲过一个“不靠谱数学家”的故事。
2000年左右,华为在俄罗斯设立研究院,聘请一位年轻数学家,年薪高达上百万美元。让人意外的是,这位数学家整天玩电脑、打游戏,十足网瘾青年形象,丝毫看不到一位严谨数学家的影子。任正非知道了之后,没有批评任何人,由着他“混日子”。几年之后,正是这位看似不务正业、行为不靠谱的数学家,在基本不依赖硬件革新条件下,只用数学方法就找到了2G过渡到3G的技术路径。在此基础上,华为攻克了3G技术和设备制造,真正跻身全球一流通信设备供应商之列。
创新本质上是对原有成果的颠覆。不靠谱、不走寻常路,保持足够耐心,最后真可能会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