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休闲周刊

行走徽州闻茶香

张治毅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9月01日   第 11 版)

从我记事起,家里就有一个铁皮的大茶叶罐,肚子是四方形,上部一个圆形的开口。罐体四面都印有彩色图案,有一面是黄山迎客松,下面还有几行上了小学后才认识的字:“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涌溪火青”。

小时候并不知道这些字的意思,等书读得多了,才知道是产自徽州地区的四种著名茶叶。后来参加工作,与茶有了一些接触,产生点兴趣,回想起来,家里的那个茶叶罐应当是我最早的茶叶知识启蒙。

前段时间,终于有机会去黄山市待了几天,没有爬山,只在城区和县城转了转,看到了儿时就知道的那四样名茶的实物,零距离感受黄山这座城市里浓郁的茶香。

古徽州改名为黄山,文化底蕴依然厚重。白墙黑瓦石板路的黎阳老街,路旁最显眼的建筑就是茶楼,“谢裕大茶行”是街头的一幢,门口两副抱柱楹联:“走壁穿崖漕溪水,通仙破闷谢公茶”“泉从石出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门楣上有新安画派大师黄宾虹题写的“黄山毛峰第一家”匾额。不用当地的朋友介绍,从这些文字中我已经读出这个中华老字号的辉煌。

经过古戏台,走进街边的贾家大院,这个典型的徽派古建筑现在是徽州乡贤馆,墙上的展板介绍了朱熹、胡宗宪等众多徽州名人,其中姚毅全、谢在山等民国时期的茶商赫然在列。朋友见我称奇,解释说:徽商以“茶、盐、木和典当”四大行业发家,小小茶叶也能积累巨额财富,加上这些茶商有其他有益社会的行为,位列乡贤馆也就顺理成章了。

老街上,时有流水蜿蜒,草花掩映。一家挂着“孙义顺安茶”的老宅吸引了我,进门一看,货架上陈列的都是我只曾耳闻不曾亲见的茶叶:“梅溪大方”“屯绿”“松萝茶”。打理店铺的是一位端庄文雅的女士,见我看得认真,邀请我坐下品尝她正在冲泡的白茶。我们从这杯白化的绿茶聊起,她把这间茶庄的历史向我娓娓道来,还特别介绍了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安茶”。

安茶并非安徽茶的简称,而是有别于传统红绿茶的一种茶叶,明末清初时由祁门茶商仿制六安茶而来,后自成一派,在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培养了一大批拥趸。说安茶神秘,是因它在以绿茶和红茶著称的徽州地区特立独行,篾篓箬叶包装,三年以上陈化,至今应当归属于绿茶还是黑茶仍有争议。而且安茶在新中国成立前就从市场上消失,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重新恢复,是有故事的茶。

短暂交流难窥安茶全貌,女主人赠我一本书:《寻找回来的安茶》,真是内心欣喜。这时,主人有老友来访,我道谢告辞,与主人互留微信,方便日后交流。

后面几天,我去了古徽州的一府六县,打卡篁岭晒秋、棠樾牌坊、呈坎古村,品尝臭鳜鱼、毛豆腐,伴着这些美景美食的,还有各地丰厚的茶文化,目不暇接之中,更深感自己茶识肤浅、孤陋寡闻。比如,我一直不知道,白居易《琵琶行》中那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浮梁,竟然也曾是古徽州的一部分。

茶重徽州,徽州重茶。一方新安山水,孕育出众多中国茶叶的奇葩。在重新修复的古徽州府衙,当年地方官办公室的一副对联写道:“茶户喜,麦垄香,大有频书,歌舞遍天都士女;江水清,庭花落,一行作吏,咨嗟问山越饥寒。”今天,勤劳的徽州人,依然在接力续写着徽茶新的历史。

(作者系杭州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2023-09-01 张治毅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9034.html 1 行走徽州闻茶香 49,03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