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大家都过上好日子,那才是最幸福的!”

本报融媒体记者 谢 颖 李木元 李 京 徐康辉 汪 凯 刘佳政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9月04日   第 01 版)

格桑顿珠在放牧间隙读书学习

8月,是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琼结县琼结镇东嘎牧场最美的季节。碧空如洗,白云如絮,绵延起伏的山坡草场一直延伸到天边的高山;“叮当……叮当……”清脆悦耳的铃声在空中回荡,成群的牦牛惬意地漫步草场,享受着一年当中“最美味的大餐”。

蓝天、白云、绿草、牦牛,俨然一幅大美的高原自然画卷。然而,美景背后,却是不为人知的艰辛。

东嘎牧场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放牧人格桑顿珠和一位同伴驻守在牧场,每天与牦牛为伴,住的是临时搭建的简易帐篷,吃的是从家带来的糌粑,喝的是自己生火煮的酥油茶。为了牦牛的安全,两人轮流休息,不敢有丝毫松懈。

对于格桑顿珠来说,成群结队的牦牛,不仅是他的宝贝,更是全村人的宝贝,是村子致富的希望。

“自讨苦吃”的放牧人

东嘎牧场距离格桑顿珠的家——琼结镇东嘎社区近10公里,距离并不是很远。然而这一路全是崎岖不平的山路,往来只能徒步,一次就需要六七个小时。平时,格桑顿珠少则1个多月,多则3个月才回家一次,在家里待上一两天又得回到牧场。这样的日子已经持续了4年。

沿着平整洁净的水泥道,记者走进东嘎社区,一幅乡村风情画跃然眼前——草木茂盛,格桑花开,一座座藏式农家院错落在树木花草间。格桑顿珠的家就在其中。

一进门,格桑顿珠和妻子就捧出热乎乎的蒸土豆和香喷喷的酥油茶,热情地跟记者打着招呼。不过,记者心中却打起了问号——院子整洁舒适,屋里家具和电器一应俱全、一尘不染,看起来生活条件不错,格桑顿珠为什么要“自讨苦吃”去牧场呢?

这还要从东嘎牧场的历史说起。

东嘎社区是一个半农半牧的村子,附近的东嘎国营牧场此前由个人承包经营,效益一直不好。格桑顿珠曾经外出务工,后来又经营家庭旅馆,收入不错,生活没什么负担,还经常帮助村里的贫困户。2012年,格桑顿珠成为琼结县政协委员,本就热心肠的他感到责任更重了。如何更好地联系群众、履职尽责呢?他把目光投向了东嘎社区的集体经济。

“2013年,在琼结县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我提交了提案,建议东嘎国营牧场由东嘎社区居委会经营,弥补村子集体经济发展的短板。”格桑顿珠介绍说,他的提案引起琼结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领导多次深入东嘎社区居委会详细了解情况,广泛征求当地群众、村“两委”班子及琼结镇党委、政府等各方面意见,最后形成初步方案,并于2014年县委常委会会议上研究通过了决议。“没想到提案这么快得到落实,我作为政协委员为解决村子发展困难发挥了作用,心里自然很高兴!”格桑顿珠脸上洋溢着笑容。

可新的难题又来了,谁能去牧场放牧,把牦牛养殖好?

“要发展村集体经济,让农牧民增收,得找有经验并且有责任心的人去牧场。”格桑顿珠想到了自己的哥哥,他说服了养殖经验丰富的哥哥前去放牧。没过多久,哥哥因身体原因无法继续去牧场了,格桑顿珠只得放下手中的活儿自己上山。妻子和孩子虽然满是担心和不舍,但是为了村集体的利益都支持他的决定。

放牧的日子不仅艰苦,还充满危险,因为牧场天气变幻莫测,时风时雨,时雪时雹,手机没有信号,还有雪豹和狼等野兽出没。去年11月,格桑顿珠和同伴就遇到了狼群,一头牛犊被咬死了。他们奋不顾身冲上去,用“乌朵”(抛石绳,藏族牧民放牧的工具)驱赶狼群,避免了牦牛遭受更大损失。

“作为政协委员,要为群众服务,为大家做一点实事,不辜负他们的期盼。”在格桑顿珠眼里,放牧并不是“自讨苦吃”,而是履职尽责的一部分,“提案要想落实好,农牧民要想从牧场发展中受益,得有人带个头。”

一本书,连接着总书记与牧民的心

在格桑顿珠家客厅的柜子上,整齐地摆放着不少荣誉证书。记者的目光被证书旁边的一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藏文版)吸引了,书上套着一个塑料袋,袋口扎得紧紧的。打开塑料袋,轻翻书页,可以看到少许书页有打湿的痕迹。

“你们也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吗?这本书怎么还套着塑料袋?”记者问道。

“要学习的,得了解党中央政策,(所以)放牧时会随身带着。就是牧场条件比较差,天气变化快,有时候突然下雨,来不及收好就被打湿了。为了不让书受损,就找了个塑料袋套上了。”格桑顿珠介绍时紫红色的脸上有一丝羞赧。

格桑顿珠最爱读、感触最深的,是与人民群众相关的篇章,比如《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今年5月9日,按照《琼结县政协委员“书香政协 悦读时光”分享览表》的要求,格桑顿珠还在委员读书群中朗读了这篇文章,委员们纷纷点赞。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讲到了农牧民心坎里。有了党中央的好政策,我们更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格桑顿珠一边读一边介绍,就像一个中央政策宣讲员。

有付出就有收获。2021年,东嘎社区成立了高山畜牧业合作社。现在,牦牛已从最初的125头发展到300多头,每年收入达到25万-30万元。东嘎社区党支部书记桑珠告诉记者,2021年,社区每户村民分红1100元,2022年达到1700元。村集体经济发展了,农牧民的腰包鼓了,也能有一定的资金改善环境和公共设施等,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不仅如此,东嘎社区还因为美丽宜居、安宁和谐,成为琼结县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社区)之一。

“脱贫了还不够,还要继续推进乡村振兴,让农牧民增收致富,过上富裕日子。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展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格桑顿珠说,他一直想着东嘎牧场未来如何扩大牦牛养殖,如何调动更多的农牧民参与进来。“苦点、累点不怕,大家都过上好日子,那才是最幸福的!”

2023-09-04 本报融媒体记者 谢 颖 李木元 李 京 徐康辉 汪 凯 刘佳政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9082.html 1 “大家都过上好日子,那才是最幸福的!” 49,08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