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 朱英杰)近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围绕五方面工作向与会记者介绍了教育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最新情况。
1 师德师风建设取得新成效:
厚植信念情怀,加强师德学习教育。教育部召开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推进暨师德集中学习教育启动部署会,实施政治建设“思想铸魂”等6大行动。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96门师德课程资源,举办4期高校青年教师国情教育研修班和中小学校领导人员及骨干教师师德师风教育示范研修班。落实从业禁止和准入查询制度,强化师德底线约束。
突出典型引领,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2023年,教育部会同中宣部选树宣传1位时代楷模、12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0位最美教师、1位特别致敬人物和1个最美教师团队。公布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998项,其中,基础教育570项;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本科)各572项;高等教育(研究生)284项。组织开展第三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学教师团队等199个团队入围。指导推出电视剧《追光的日子》、电影《芳草满天涯》和《此生有约》等多部教育教师题材文艺作品,其中《追光的日子》出品方免费授权“学习强国”和“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公映一个月。开展第七届教师风采短视频征集活动,从征集到的5000余部作品中共评选出40部优胜作品、100部入围作品,呈现教师新风貌,讲述教师新故事。
2 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形成新局面:
启动实施了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国优计划”)。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中小学培养研究生层次优秀教师,首批试点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会同6所部属师范大学,共3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承担培养任务。
推进师范生公费教育。2023年部属师范大学计划招收公费师范生8300名。计划招收“优师计划”师范生12420名,比2021年实施之初增加28%。
推进实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72所师范院校互派干部教师600余名,师范生访学交流、跨校培养近900人,培训教师20.3万人次,开放优质课程862门,共享图书馆资源及数据库近800个。
提升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教育部联合中国科学院举办6期“特色科学教师研修班”,科教协同提升科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同时,教育部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等合作开展全国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培训,总计培训29期,支持3500余名教师、科技辅导员等线下参训,夯实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师资基础。
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精准培训。2022年、2023年,中央财政每年投入超过22亿元实施“国培计划”,年度培训教师超过100万人次。推进精准培训改革,开展教师自主选学试点,重点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紧缺薄弱学科领域教师培训。实施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分别遴选150名教师和校长作为国家级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遴选1154名培养对象开展新时代中小学学科领军教师培训。
推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实施中西部高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数字化项目,培训中西部近1万名高校青年教师和近2000名新入职教师。遴选500名中西部地方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2所高校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
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数字化转型。常态化开展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教师寒暑假研修,2023年暑期教师研修参与教师数超过1600万。持续推进103个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的建设工作。发布《教师数字素养》标准,研制形成教师发展数字化行动方案。
3 教师管理改革和待遇保障取得新进展:
选择省、市、县三级10个地区,开展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鼓励支持地方探索深化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深入推进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认定工作,2023年上半年,427.3万人报考了教师资格考试。
加大博士后招收培养力度,优化青年人才队伍储备。
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落实高校职称评审监管,拓宽教师职业发展通道。
持续加强教师待遇保障。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随当地公务员工资待遇调整联动机制。教育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部门多方联动,持续巩固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成果。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继续加快实施边远艰苦地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
目前,中西部22个省份715个原连片特困地区县实施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覆盖约7.3万所乡村学校,受益教师约130万人,人均月补助额394元。在中央奖补政策的带动下,全国有1086个非连片特困地区县也实施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
4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
完善了职业学校兼职教师政策。教育部会同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修订了《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鼓励吸引技术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兼职任教。
健全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标准体系。发布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要求、认定范围、认定过程等进行明确和规范。
优化了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体系。推动高水平大学、头部企业和职业院校组建共同体,分层分类共建170个“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持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完成国家级培训13.6万人次,省级培训9.2万人次。
实施了“职教国培”示范项目。教育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遴选确定100家央企、国企等作为全国职教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发布实践项目1000余个,提供实践岗位2万余个。
加强了“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持续开展了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开展首批122个团队培育单位验收,带动建设省级、校级团队1000余个。启动实施“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搭建国家级工作室和技能平台,带动职业教育教师校长能力素质整体提升。
5 教师队伍资源配置呈现新面貌:
教师队伍规模进一步扩大,素质进一步提高。2022年底,全国各级各类专任教师比上年增加35.98万人,增长1.95%。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本科以上学历专任教师比例为81.02%,比上年增长3.3个百分点,其中,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本科以上学历专任教师比例为76.01%,比上年增长3.78个百分点。义务教育阶段具有中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比例为54.39%,普通高中为60.78%,中等职业学校为58.99%,高等教育中具有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比例为42.22%。
应对人口变动趋势,推动教师资源优化配置。部署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需求摸排和发展预测,开展专题研究,进行综合性研判和前瞻性布局。教育部会同财政部继续深入实施“特岗计划”,2023年计划招聘5.23万人,持续为乡村学校补充高素质教师。
聚焦精准帮扶,教育人才支教工作不断优化。组织开展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对东部派出校长、西部被帮扶高中校党组织书记、骨干教师等2600多人进行集中培训。有序推进“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实施工作,2023年计划选派17410名教师到边远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受援县支教。深入开展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选派工作,指导对口支援省市完成2000余名支教教师轮换工作。教育部会同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财政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聚焦国家重点发展和紧缺薄弱领域,挖潜退休教师资源优势,开展支教支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