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宝藏

聚焦小米产业 传承农耕文化

——第十届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会议举行

本报记者 付裕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9月07日   第 12 版)

被誉为“华夏第一村”的兴隆洼文化遗址

第十届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会议日前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举行。敖汉旗曾出土8000年前小米等谷物炭化遗存、被誉为“世界小米之乡”。

此次会议的主题为“产业传承农耕文化,品牌搭建世界桥梁”,来自考古学界、农业学界、食品业界等专家学者围绕农耕文化与产业创新融合、小米产业营养健康新形态、小米产业品牌生态体系和小米产业集群式、国际化发展等议题进行交流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党委书记张国春表示,敖汉旗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完整,是研究史前社会复杂化进程特别是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的重要区域,实证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2001年至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对敖汉旗兴隆沟遗址第一地点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发掘,获取距今约8000年经过人工栽培的炭化粟、黍籽粒,为探讨旱作农业的起源及其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发展提供了重要考古实证,充分论证了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2012年9月,敖汉旱作农业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布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4年以来,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会议的连续举办,使敖汉小米日渐成为国际知名的粮食品牌,这也成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经典案例。

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表示,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小米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承担着重要作用。同时,她还强调产业振兴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性,不仅需要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还需要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关,质量检测体系应切实促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此外,还需加强品牌体系的建设,优化产销衔接,使之更符合市场导向,提高效能。同时,需要突出文化内涵,积极宣传推介,以塑造形象,通过多管齐下的措施,促进小米产业的繁荣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谷子糜子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刁现民,沈阳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实验室主任张世宏教授,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春谷育种岗位科学家、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显瑞,先后作了主题发言:《旱作农业背景下的西辽河流域早期青铜文明》《谷子种业的形成与发展》《微生物与有机小米》《中国春谷育种现状及未来展望》。

2023-09-07 本报记者 付裕 ——第十届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会议举行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9336.html 1 聚焦小米产业 传承农耕文化 49,33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