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慈善周刊

用心,才能真正“无障碍”

本报记者 赵莹莹 舒迪 顾磊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9月12日   第 09 版)

记者调查发现,盲道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1991年,我国第一条盲道在北京海淀蓝靛厂地区建成使用。

30余年过去,9月1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实施。如今的盲道,是否一路畅通?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哪些改进?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实地探访,发现情况并不容乐观。

在北京市海淀区蓝靛厂北路,记者看到,一处设置在路口拐弯处的盲道,被4个井盖隔开了3米多的距离。对于健全人来说,走过去仅需几步,但如果身处黑暗,每一步都会是战战兢兢。

虽然截断的地方铺设了圆点提示砖,但对于视障者来说,找到下一段路的起点绝非易事。记者蒙上双眼,多次尝试找到下一段盲道,均以失败告终。

在海淀区三虎桥北路,同样有一条被截断的盲道,其间有两根电线杆、一处电话亭。而在紫竹院路车道沟南侧一小区门口,小区的大铁门直接就像拦路虎一样横在了盲道中间。

探访中记者还发现,随着共享单车和电动自行车增多,盲道被占用的情况屡见不鲜。

在地铁白石桥南站和二里沟站出口处,密密麻麻的共享单车把盲道围成了“迷宫”,迫于有限的空间,十余辆电动车直接沿着盲道停放。不仅如此,记者沿途看到多辆私家车和工程车横在盲道上,令人忧心。

同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在石景山区杨庄地铁东北口,盲道直接就成了电动自行车的停车场,停了好几排电动车。在海淀区某路段,短短500米不到的人行道,记者就看到好几处盲道因为各种原因中断的现象。甚至还有盲道上突然出现一段高台的情况,如果盲人从这一段经过,要先上四五个台阶再下四五个台阶,然后才能找到新一段盲道。更有甚者,盲道在路面突然消失,而在盲道消失的尽头,居然是一个近1米高的球形大理石隔离墩,盲人行走至此,极易被绊倒。继续前行,记者发现电动车占用盲道的情况随处可见,到这条路的西段,由于人行道中间有棵大树,盲道右转后消失,可是就在盲道消失的地方,就停满了自行车、汽车和周边商户的小推车。

记者还观察到,一些路段的盲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塌陷、破损和松动,且人行道盲道与公交站、地铁站及其他市政设施的衔接不足。

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监督员贾先生告诉记者,针对这一段盲道上出现的种种“乱象”,他曾锲而不舍地通过多方途径向相关部门反映,但“收效不大”。贾先生表示,法规正式实施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希望在接下来能真正一步一步落到实处,让我们的社会真正无障碍。

此外,本报记者在出差途中随机探访发现,长沙黄花机场T2航站楼的出发层进站有盲道,一直延伸到值机区附近。但是安检区和过安检通道后,整个航站楼候机区地面均无盲道。

记者以家中盲人亲戚需要乘坐飞机出门为由,咨询相关工作人员,回复说可以提前联系航空公司备案办理无人陪伴服务,由亲友送到指定地点,签字后交给工作人员,送到飞机上。到达后,也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接机。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前往登机口途中发现,步行两三百米的距离中,有两处提供自助轮椅的醒目装置。

“如今,无障碍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还有些细节有待提升完善,希望盲道的设置能够再人性化一些。”视障者梁江波告诉记者,无障碍设施“不是有了就行,而是有用才行”。

采访中,多位政协委员也认为只有“用心、有爱”,才能真正实现无障碍。

随着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加强盲道监管工作日益凸显。今年曾提交《关于加强对盲道监管的提案》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委员蒋新录呼吁,盲道的建设、维护和监管工作,需要残联、交通、环卫、电信、电力等多部门相互配合,他建议在日常工作中,落实部门管理范围内有关盲道的建设、维护和监管等职责,加强监督和防范工作,让盲道等无障碍设施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

“无障碍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持续10多年关注和建言无障碍环境建设,山东省济南市政协委员钟倩感受最深的是,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实施只是第一步,如何不折不扣、精准落地才是关键,还需要多些耐心,不断改进,人人都是参与者、受益者和推动者。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正式施行,能够更高标准地保障残疾人等人士自主、安全、便捷地参与社会生活。记者近日走访却发现,仅盲道这一项无障碍设施,就存在盲道缺失、被非机动车占用、设计不科学等诸多问题,残疾人和老年人的无障碍出行之路仍任重道远。

2023-09-12 本报记者 赵莹莹 舒迪 顾磊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9570.html 1 用心,才能真正“无障碍” 49,57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