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是龙眼丰收季节,也是“桂圆之乡”广西博白县的桂圆加工旺季。走进各村镇,总能看到村民们三五成群给桂圆剥皮的热闹景象。
“老乡们会用专门的工具给桂圆去核,之后再到烤炉中烘烤。火候很重要,它决定果子肉质是否鲜美。”说起桂圆的种种,全国人大代表、博白县凤山镇峨嵋村党支部书记李春燕如数家珍。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李春燕专门把桂圆干带到了北京,“这是我和乡亲们在乡村振兴路上奋进的成果和见证。”
打开李春燕的朋友圈,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入户和村民们谈心、到牛场放牛喂牛、在果园查看果树长势……“自从做了村支书,这些就成了日常。”李春燕说。
李春燕的家乡曾经是一个贫困村,“人多地少,人均不足两分地。”近几年来,她带领乡亲们通过养奶牛、加工桂圆肉,走出了一条产业振兴的路子。“去年我们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2万元,比2020年增长了10倍。”李春燕笑着告诉记者。
2016年,退役后的李春燕回到家乡,在思考自己今后的发展路子时,看到了乡亲们的窘境。“那时候,大部分农户种的是普通品种的桂圆,价格卖不上去,不少老乡更愿意外出务工。”李春燕觉得,家乡的桂圆应该有自己的品牌。
瞅准干制农产品的商机,李春燕找到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开了公司,专门卖山里的果子。仅用4个月,公司就打开了广西部分市场,“村民们看着我们把原来很多烂在地里的果子做成了明星产品,都纷纷过来给我们供货。”李春燕说。
这些年,李春燕深刻认识到,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我们要把自己锻炼成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公共服务型人才,当好农业农村的‘土专家’。”
为了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桂圆销售体系,拓展交易渠道,扩大销量,李春燕跑市场、搞调研、做策划,摸索出了“模拟自然干燥”桂圆加工新路子,成功申报了6项专利技术,创办了“客家桂圆”品牌,参与制定了桂圆行业标准,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第三方公司+农户”等管理模式发展桂圆产业链,带动了周边60多个行政村加工桂圆。
2020年4月,正当公司一切步入正轨时,时任峨嵋村村委会主任刘景祥将一封经峨嵋村党总支盖章、按着数十名群众代表指印的邀请信交到李春燕手中,希望她回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带领村民们探索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子。李春燕一口答应下来,“带领乡亲们建设美好家园,我觉得更有意义。”为了专心带着乡亲们致富,她把公司股份全部转让。
为村里修路、引水,为村民协调解决各种问题矛盾,上任以来,李春燕和同事们做了不少实事。“现在做基层干部越来越有感觉了。”李春燕笑着说。
“我现在的头衔可不止村支书。”李春燕笑着说,自己的头衔还有养牛专业户、带货主播、种植养殖培训员、志愿者等等,这几年,她还专门资助了村里的几位困境儿童。“操着各种心,但非常有成就感。村民们需要我、认可我,就是我前行最大的动力。”李春燕说。
做村支书这些年,李春燕利用农村山岭、坡地等生长野草和其他植物的优势,带领216户村民参与土地入股,种植了800多亩的山茶,发展奶水牛养殖等新兴产业,通过村置业股份合作社投入100万元进行奶水牛养殖,并组织村民到水牛养殖场参观,学习养牛技术,并引进第三方企业进行托管。
“一头牛的利润在6000到8000元,村民们腰包越来越鼓,自然也越来越有干劲儿。”如今的峨嵋村被评为广西乡村振兴林业示范村、自治区级示范性农业集体经济组织等,李春燕也因此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越来越多的荣誉。
“作为一名‘90后’,能够当选全国人大代表非常荣幸,同时深感责任重大。”李春燕说:“带着村民们一起铺就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一直是我的梦想,我也会为此继续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