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生态周刊

全球首个为何“花落”深圳?

我国正式成立国际红树林中心

本报记者 王硕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9月14日   第 05 版)

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

近日,《湿地公约》常委会第62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我国提交的关于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区域动议提案,这意味着我国正式成立国际红树林中心。中国将以此为平台,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的国际合作与对话交流,提升中国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深圳也将成为国际多边环境治理机制的全球枢纽之一。

我国彻底扭转红树林面积减少趋势

在2022年11月召开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宣布,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近一年来,通过我国与相关缔约国和公约秘书处共同努力,提交了红树林中心建设方案,得到了公约常委会的认可和批准。

据了解,下一步,国际红树林中心将通过建立开放包容、共建互利的红树林和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国际合作机制,推动全球红树林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助力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红树林是滨海湿地的生态系统之一,是防风固堤的“海岸卫士”,具有生物多样性丰富、维护大气碳氧平衡、净化环境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

然而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如近岸污水排放、外来物种入侵、填海造陆建港、过度基围养殖等,如今的红树林面积在全世界范围内持续萎缩。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红树林保护工作,在湿地保护法中专门设置了红树林条款,出台营造林、生态修复等十余项技术文件,建立52个自然保护地……如今,我国红树林面积已达2.7万公顷,比本世纪初增加了7200多公顷,彻底扭转了面积减少趋势。

国际红树林中心为何落户深圳?

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为何落户深圳?在日前跟随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的“推动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专题调研时,记者了解到,这是广东省、深圳市扎实推进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要体现,也折射出世界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认可。

“中国红树林看广东”,广东红树林面积占到全国总数近4成、红树林品种丰富齐全。特别是深圳,近年来执行最严格的红树林管控措施,积极制定相关保护策略,建立健全保护体系,因地制宜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工程,深入开展红树林科研体系及自然教育宣传,红树林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福田红树林湿地为核心的深圳湾,是全球候鸟迁飞通道的重要驿站和越冬地。为大力提升红树林生态系统功能,深圳因地制宜开展深圳湾滨海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工程。

通过人工种植红树林、清理外来种、营造鸟类栖息滩涂等措施,深圳湾滨海红树林湿地恢复本土红树植物面积近10公顷,形成人工滩涂,为约8000只小型鹤鹬类水鸟提供停歇地。

福田红树林湿地是全国唯一城市腹地的国际重要湿地,与香港米埔内后海湾湿地携手共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名片”。

在福田红树林保护区,这里通过基围鱼塘生境改造,吸引了大量黑脸琵鹭、黑翅长脚鹬、黑尾塍鹬、红脚鹬等越冬水鸟的栖息,多年未监测到的黑脸琵鹭也在此集群出现。2022年11月以来,在鱼塘过夜的黑脸琵鹭数量超过150只,创历史新高。

科研合作上,深圳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成立了红树林湿地研发中心等研究机构,聚集了一大批国内外红树林知名专家学者,科研成果显著。

深圳更是一座“自然教育之城”。红树是深圳的第二“市树”。多年来,以红树林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为主要平台,深圳充分发挥深圳红树林保护公益组织的作用,通过研发编制亲子课程、常态化组织开展各类自然教育活动、与学校合作举办自然教育课堂、利用公众号等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有效地推动了公众参与自然保护、自然教育,探讨生态价值。以红树林基金会为代表,深圳一大批优秀NGO组织走上国际舞台,在生态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2023-09-14 本报记者 王硕 全球首个为何“花落”深圳?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9671.html 1 我国正式成立国际红树林中心 49,67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