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在北京开幕,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30多个国际组织的近1300位代表围绕“水与万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共商治水良策,共谋合作发展。
这是世界水资源大会首次在我国举办。世界水资源大会为何如此重要?选择“水与万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又有何深意?记者为此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国际水资源学会主席李原园。
提起国际水资源学会,还应追溯到1971年。
据李原园介绍,当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著名水利学家周文德教授等一批世界知名水资源学者创办了国际水资源学会,旨在促进水资源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与交流合作,架起科学家、政策制定者以及水管理者之间的桥梁,搭建全球对话交流平台,提高水管理与治理水平。在各国专家学者及研究机构、国际组织、政府机构等的大力支持下,国际水资源学会不断发展壮大。
“在多方的支持和帮助下,国际水资源学会的活动越来越丰富和富有成效,学会会员和参与人员越来越广泛,水科学、水政策、水治理实践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李原园说。
1973年,美国芝加哥举办了首届世界水资源大会。很快,世界水资源大会逐渐成为全球水资源领域的重要盛会,成为国际水资源领域参加人员范围最广、影响范围最大、专业水平最高的学术会议之一。迄今已成功举办了17届。
为进一步深化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水利国际交流与务实合作,彰显中国治水理念,展示中国治水成就,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讲好中国治水故事,凝聚国际社会治水共识,同时吸纳世界其他国家的治水经验,经国务院批准,水利部申请与国际水资源学会共同主办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并于2019年获得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主办权。
“这是继今年3月联合国水大会以来又一次重要的国际水事活动。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感到特别荣幸。”李原园表示。
对于本次大会的主题,李原园也作了详细的解释。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答案就是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等问题逐渐成为全球性问题。”李原园说。
在大会开幕前的新闻发布会上,李原园就强调:世界上有10%的人生活在中东、中亚、中非等严重缺水的国家;低、中、高收入国家普遍面临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或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从大洋洲到非洲,从东亚到南美,全球范围内水旱灾害频发,受灾损失越来越严重。
“人类社会愈发突出的这些水问题,是由于在发展中没有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承载能力,考虑水风险不够,站在了自然的对立面。在人类社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后,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李原园说。
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既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同时保证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怎样才能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持续下去,正是本届大会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我们应携手共同创新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方法。”李原园说。
在李原园看来,科学管理水与经济、生态之间的纽带关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这不仅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控制因素和重要任务,也是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更是作为专业水利人的初心使命。
李原园认为,我们需要将水和经济、社会、生态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将科学家、政策制定者、水管理者紧密团结起来;我们必须依靠最新的科学理论、系统治理技术和综合措施,加强科技创新、提升管理水平,共同应对全球水安全风险和挑战。
“希望这次大会能为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家、学者和官员分享知识、增进友谊、激发新观点和推动新合作,提供一个宝贵的机会和全球性平台。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注入新动力,共同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在大会的开幕式上,李原园向中外来宾表达了他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