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惠兵)走进福建福州连江,沿海鲍鱼养殖的“三迁”故事正在不断上演——从第一代泡沫浮球“搬”到第二代塑胶浮球,再“搬”到第三代深远海养殖平台,真正从“白污染”迈向了“生态蓝”。今年,福州全面启动“无废城市”建设。9月8日,为助力全市进一步开启探寻绿色发展“无废”之路,市政府、市政协联合召开“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促进福州绿色低碳转型”专题协商会,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与基层群众面对面呼吁共建“无废城市”,实现“双碳”目标。
自去年福州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全市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着重突出做好工业、农业、生活源固体废物以及建筑垃圾、危险废物的源头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取得积极成效。但是,委员们在调研中了解到,各地仍存在制度体系建设有待完善、固废处置和利用能力有待提高、公众“无废”理念有待提升等问题。
“无废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杨培峰委员建议,要进一步借助数字技术,加快打造“无废城市”信息化平台,实现固废全过程监管。同时,以典型为引领,培育各行业领域“无废细胞”的福州样板。
“不仅要厚植‘无废理念’,还要加强协调联动。”潘辉委员赞同之余,希望政府部门进一步树立表率,生产企业加快完善循环经济模式,老百姓个人积极提高垃圾分类精准度和执行力,“无废城市”建设必将取得切实成果。
来自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的罗旭辉则紧跟着开出“三结合”对策,“要树典型与去顽疾相结合,重宣传与尚节约相结合,育产业与培市场相结合,使之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一脉相承。”
作为“无废城市”建设的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当即回应,将建立完善“无废城市”考评机制,编制出台“无废细胞”实施方案和标准,并借助专业力量开展技术支撑和项目推动;市城管委回应,将推进废旧物资回收网点与生活垃圾分类网点“两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