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当前几个月金融市场走势,我们隐隐约约感觉到全球金融竞争正在加剧。”长期从事国际金融研究的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罗忠洲给出了自己的观察判断。
为什么会有如此判断?罗忠洲告诉记者,外资最高峰持有中国股票和债券总市值各占我国A股和债券总市值的5%左右,但其杠杆放大作用非常大,给中国经济和金融带来巨大影响。“值得关注的是,由于股票市场持续低迷,为休养生息,证监会决定暂缓IPO和再融资。这对我国企业的影响要重点关注。”罗忠洲补充道。
在罗忠洲看来,外资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逻辑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投资中国是否有政治风险,重点是对中美战略对抗的考量和台湾问题的判断;二是中国房地产市场会不会迎来“雷曼时刻”,进而导致银行等整个金融体系出现系统性风险;三是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与地产问题。
如何应对加剧的国际金融竞争?
罗忠洲表示,稳住经济基本面是终极法宝。回顾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资本市场的走势,可以发现政策底出现后一个多月才探明市场底,而市场底的出现与经济刺激计划密切相关。今年8月份,证监会、财政部密集出台了提振资本市场信心的组合政策,因此,建议借鉴当年四大行债务处置方法,由中央财政牵头,成立跨区域全国性的问题资产处置公司,剥离地方政府因疫情防控、支持核心技术领域攻关等因素形成的债务。同时,适当控制地方政府超前基建冲动投资,要求负债率超过一定比例的地方政府压降负债规模;统筹规划核心技术领域投资,避免各地方政府重复投资,导致资源浪费;对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发行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产品,缓解短期负债到期压力。同时,继续适时适度放松一线城市限购限贷政策,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稳住一线房产价格,以时间换空间,避免房地产市场全面硬着陆带来的一系列金融经济冲击。
同时,建议成立金融稳定基金。研究央行直接购买股票的可行性,或是当前多重约束条件下求取最优解的一个好选择。拟设立的金融稳定基金可以优先购买红利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购买资金量最高可占金融稳定基金的70%,剩余资金购买关键核心技术ETF,购买资金量最高可占金融稳定基金的30%。建议社保基金加大红利ETF配置比例,以形成合力,使高分红的上市公司成为市场稳定的中流砥柱,以激活资本市场,形成财富效应,拉动居民消费,定点支持高科技企业,促进经济增长。
另外,培育一批核心重要公募基金,精选一批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素养高的基金经理进行长期价值投资,成为市场稳定器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