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政协新闻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成都市政协专题协商“促进校地产研融合,助推建圈强链”

本报记者 韩冬 通讯员 贾海杨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9月20日   第 04 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四川要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创新人才集聚的优势和产业体系较为完善、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

成都作为国家科技重镇,拥有65所高等院校,其中8所纳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通信工程、生物医药工程、仪器科学、交通运输等学科进入全球前20位。同时,还有622.3万名人才、多名“两院”院士和30余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成为成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近日,成都市政协召开“促进校地产研融合,助推建圈强链”专题协商会议,组织委员、专家与职能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主题深入协商议政,助推成都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推动校地产研深度融合是其中关键一环。”这是委员们深入调研后达成的共识。

李博委员认为,高质量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对提升创新活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呼吁,应尽快强化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利用,促进校地产研深度融合,“一方面,探索建立‘1对1’知识产权服务专家团等定制化知识产权服务供给体系,打牢科技成果转化基础;另一方面,建立‘专利情报导航+专项专家赋能’助推转化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技术供需双方对接,利用专利情报供给成果中试研发,促进转化技术成熟度提升。”

针对产学研合作机制较为传统,高校院所、地方和产业园区的创新服务资源、专家人才智库诉求,科研机构与科研人员诉求未能协同等问题,雷伟委员建议,应建立以产业经纪辅导、商业逻辑培育为基础的教培体系与专业技术转移转化机构体系,加大对校地产业经纪人培训,加强产业经纪人培训依托高校、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和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科学设置校地产业经纪人课程培训,培育一批产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业化队伍。谢坚委员认为,可以依托“科创中国”“天府科技云”“科菁荟”等品牌载体,以企业创新及高质量发展为宗旨,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引导高校、科研院所、金融等机构与企业深度对接,打造互利共生的科创生态服务圈,共同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应邀参会的郫都区政协委员冯一泰建议,应从机制出发,充分发挥科技服务中介运营、管理链接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实体企业和投资人的运营核心作用,从创新和成果快速转化角度,实现多方利益高度捆绑,打通主导产业行业痛点。

“未来成都的科技创新必然要走产研融合道路,只有通过产研融合,才能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才能有效衔接研发与市场、技术与产业之间的裂缝,实现真正的建圈强链。”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庞祯敬关于建立“创新联合体”式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探索新型公私合作伙伴模式的建议也引起了参会人员的高度关注。

两个多小时里,委员、专家们围绕研究模式、资源共享、创新活力、产研融合、创新人才、创新主体共育等方面,从不同角度对促进产业“建圈强链”建言献策。参会各部门相关负责人纷纷表示,将充分吸纳协商会上的意见建议,形成下一步的政策和举措,推进产业“建圈强链”。

2023-09-20 本报记者 韩冬 通讯员 贾海杨 ——成都市政协专题协商“促进校地产研融合,助推建圈强链”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9988.html 1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49,98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