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教育在线

新教师的教研动力亟待提升

周啸宇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9月20日   第 10 版)

为进一步探究新教师们在开展校本教研时面临的困境,笔者特采访了五位平均教龄一年,来自北京不同区县的小学语文新手教师,分别为董老师(女);杜老师(男);周老师(男);陈老师(女);何老师(女)。

这五位新教师均参与过各地组织的新教师公开课大赛,且所在学校也为他们提供了较充足的校本教研资源,包括专家引领——各地教研员、特级教师入校指导;同伴互助——师徒制式一对一帮扶,每周教研组集体备课;评课机制——“春华杯”“秋实杯”“风采杯”等课堂教学技能大赛。

状态不一

在与五位新教师的对话中,面对“校本教研中,更愿意将自己定义为什么角色?”这一问题时,新教师们给出了不同类型的角色定位,包括研究者、学习者、课程执行者、任务完成者。

在杜老师看来,在教研中,自己更充当着一个研究者的角色。“作为研究者要结合自己的教育对象,不断尝试创新教育方法,进行教学方法的迭代。”在他看来,教研的意义在于将曾经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总结,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帮助。

而身在老教师群体中的周老师则表示,自己所在的学校年轻教师较少,因此他在教研团队中更多承担的是学习者的角色。“在我看来,团队中对一个老师成长最有帮助的是磨课。而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是师傅,还是身边的其他老教师,都给我提供了很宝贵的指导意见。”

教研活动中,更需要教师去创设还是去执行,答案无疑是前者。然而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往往更愿意将自己定位为课程的执行者。究其原因在于,在他们看来,课程创设这项工作更多是学校的顶层设计。“比如学校训练思维的课程,那是学校基于自身特色而设计的,不归我考虑。我按流程把课上好就行。”在董老师看来,教研对自己工作的支持意义并不大。

而相比执行者,在教研中对此活动正向感受更低的是,有些教师往往把自己定义为任务完成者。在调研中,陈老师表示平时能把课讲完就不错了,而教研工作一般总需要在结束时交研究报告。“我们交上去的报告其实比较随意。”在调研中,他坦诚地说。与此同时,何老师也表示,作为青年教师参加校本教研评课活动,更多就是凑热闹,基本未赢过老教师。

找不到意义

新教师们在入职前后大多经过教研员的专业引领,其本意在于帮助新教师在教研方面快速成长,然而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教研员的素质和状态直接影响了新教师的教研感受。

有的新教师向笔者描述了参与教研讲座的现场情况。“学校共200多位教师共同举办讲座学习,我坐在倒数第二排,一排的老师基本上都在昏昏欲睡的状态。”

面对调研者提问,“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谈一谈如何看待‘教研员引领’这一加速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模式?”董老师表示,教研员们更多是围绕一些曾经提出过的教育理念再重新梳理,概念化、系统化地进行呈现。但是真正如何联系教学实际情况去开展教研,还需要自己再做深入研究。“也不能说完全没有用,但它只传递一个很笼统、概括的框架。”陈老师说。

对此,杜老师表示认同,在他看来,一些教研员传递的内容过于强调概念和逻辑,很难真正在教学中得以落实。“某顶尖学校教师曾来我们学校开展教研教学。但在我们看到他的课件后,就开始叹气。因为根本落实不了,逻辑性太强,任务太复杂,看不明白。”在杜老师看来,学校之间的教研成果交流或教研员引领教研等形式对自己的帮助并不大,而一对一师徒制的教研形式更有利于自己把握学校特色,也更有助于自己的教学实践。

“一些由教研员组织的教研活动完成后,呈现的教研成果大多也只是一些抽象的目标,比如要求学生想什么问题,实现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发展等。但是作为教师我们要如何具体地在课程中组织实施,教研往往并未给我们参考意见。”何老师回忆起几所学校联合开展的教研活动时,如是说。

除以上原因外,很少顾及教师的差异和不同学校的教育对象,也是一些新教师不热衷于教研员引领的教研活动的深层原因。“我在教研员引领的教研活动中收获不大,因为每个老师对于阅读理解、识字、写字教学都有自己的认识。我认为教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固定的思路。一些教研活动反而固化了我们的教学。”董老师说。

感觉缺时间

在与几位新教师的对话中,我们得知,这些新教师们大多还担任着班主任等职务。在工作中需要完成教育教学、学生日常引领、家校沟通等多重任务。因此,他们对待教研的态度更倾向于将其放置于不紧急、不重要的维度中处理。

在调研过程中,董老师表示,自己也很想参与教研员引领的校本教研活动,但是苦于班主任工作和学科培训等活动,难以分身。“有一些培训活动,很少会考虑老师们的时间安排,会引发各种时间冲突,让人很难协调。”

新手角色的职场身份适应对大多数教师来说都是不容易的,在杜老师看来,作为新教师,要熟悉摸索的工作占用了自己大多数的时间。“需要备课、留作业、判作业,等等。排序下来,教研很显然就被排在最后一位了。”杜老师还表示,自己在教研过程中很难专注,需要不停地看手机。“没准班级里就会有什么事儿。我们中途就要回去处理。”

陈老师说,作为新教师,自己感到最棘手的就是进行家校沟通,进行班级管理。“教研不会给我们带来一个直接成果,最大的成果无非就是参加比赛获得一个奖项。但是对我来说,上课虽然没有多出彩,但也没有太大问题。更让我头疼的是,很多学生因为我年轻,不信服我。”

“新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更多的精力还是会花费在班级管理上面。比如说班级的制度文化、班级的奖惩,这些都需要花费很多的心思。”在何老师看来,班级管理同样是最让自己消耗精力的工作,“教研方面花费的精力确实比较少。”

这次调研让我们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如何引导教师们特别是新教师们体验到中小学教研的乐趣和价值是当务之急。

(作者单位为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文中名字皆为化名)

2023-09-20 周啸宇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0020.html 1 新教师的教研动力亟待提升 50,02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