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生态周刊

给中华秋沙鸭安个合适的家

本报记者 王菡娟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9月21日   第 06 版)

这是位于敦化市的一株老榆树,枝繁叶茂,上面有一个人工巢箱,这便是中华秋沙鸭的“新家”,也是中华秋沙鸭“安居工程”中的一个。

像这样的“安居工程”在敦化市林业局所辖的这片栖息地有105个。

为何要给中华秋沙鸭建“新家”呢?

“中华秋沙鸭”是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在我国被列为I级重点保护鸟类,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濒危(EN)”级别。

据统计,全球中华秋沙鸭种群数量不足2400对,主要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东北地区、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以及朝鲜半岛。

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是我国中华秋沙鸭的主要繁殖地。近年来野外调查数据显示长白山区的中华秋沙鸭繁殖种群约为200对。

鉴于中华秋沙鸭的现状,2018年,吉林省正式启动“吉林省中华秋沙鸭专项保护行动”,力争到2030年,通过保护行动使在吉林省长白山地区中华秋沙鸭繁殖种群数量达到或超过400对。

由于中华秋沙鸭需要利用高大树木的天然树洞营巢,然而天然树洞形成通常需要上百年的时间,现有的栖息地符合要求的天然树洞数量很少,成为制约中华秋沙鸭种群扩增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与合作伙伴长期研究和野外实践,使用木板或相近材料按科学尺寸制作人工巢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模拟老龄阔叶乔木上的树洞,为洞巢鸟类提供必要的繁殖条件。

2015年,WWF与合作伙伴开始推广以安装人工巢箱为代表的人工辅助中华秋沙鸭繁殖种群扩增工作,也是吉林省中华秋沙鸭专项保护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起WWF和合作伙伴开展的“中华秋沙鸭安居工程”项目,累计制作了超过200个人工巢箱并投入使用,已取得初步效果。

尽管“安居工程”有利于恢复中华秋沙鸭繁殖种群数量,但适宜栖息地萎缩及生境退化才是限制中华秋沙鸭种群增长的根本原因。专家呼吁,亟须加强保护地的综合管理,在现有栖息地逐步恢复到适宜程度之前,中华秋沙鸭栖息地破碎化的趋势仍应密切关注,及时开展相应工作。生物多样性恢复的目标通常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保护中华秋沙鸭仍然任重道远。

一个好消息是:目前我国在中华秋沙鸭繁殖核心区(长白山地区、小兴安岭地区)已设立了多个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近年来面积逐步扩大的繁殖区开始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除了繁殖地,我国在中华秋沙鸭的越冬地也建立了一系列保护区,同时跨国的保护协作也在推进。2014年开始持续多年的全国中华秋沙鸭越冬同步调查更是覆盖了24个省区,加强了人们对这一物种生存情况的认识,也为有效的保护奠定了基础。

2023-09-21 本报记者 王菡娟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0065.html 1 给中华秋沙鸭安个合适的家 50,06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