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营周刊

厚植法治土壤 让企业投资放心发展安心

本报记者 陈小艳 通讯员 陈笑蔚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9月22日   第 05 版)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终点,法治保障也要持续发力、精准发力。”近期,据青岛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青岛将推动优化营商环境领域立法作为政府立法工作的重点之一,进一步加大制度供给,如围绕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推动制定《青岛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条例》等。

不仅如此,今年以来,各相关部门聚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结合各自实际推出了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真管用”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市委依市法治办印发《青岛市优化法治环境工作协调机制2023年项目清单和责任清单》;市公安局出台《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优化法治营商环境32条措施》;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青岛法院优化法治营商环境20条措施》……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轨道,青岛以法治保障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注入“法治力量”。

“我刚开店不久,不知道标签标识不规范也会违反规定,执法人员考虑到我是第一次违规,适用‘首违不罚’免除了处罚。”平度市个体工商户王丽娟说。

轻微违法免罚制度设立以来,市市场监管局深入推进“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事后回访”的服务型执法新模式,推动“免罚清单”升级至3.0版,免罚事项从最初的30项增加至108项,免罚覆盖面由“局部实施”逐步达到“全面推行”,上半年全市各级行政执法单位共办理不罚、轻罚案件3300余件,减免罚款5600余万元。

“不罚、轻罚”清单的落地,是青岛平等保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激发市场活力的生动体现。今年以来,青岛把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贯穿到执法、司法各个环节,真正让企业安心经营发展、大胆创新创造。

市委政法委牵头制定《关于建立应对职业索赔职业举报协调机制指导意见》,依法规制职业索赔、恶意投诉举报等行为;市检察院建立涉税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办案机制,有效避免54家民营企业因案关停、近千名企业员工因案失业,被国家发改委评为“全国地方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典型案例。

同时,青岛聚焦精准保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打造破产智慧审判平台,带动全市法院运用破产重整、和解等程序,依法审结破产案件115件;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欠款专项行动,执结涉民营、中小微企业案件4469件,为中小企业回笼账款29亿元。

“多亏律师提醒,我们才知道过去的劳动合同、用人制度等与当前法律存在不相符的内容,这也是产生劳动纠纷的隐患。”青岛市市北区一家从事煤炭和焦炭零售批发的企业负责人说,公司决定转型开展仓储与物流业务,正好遇到市北区惠企法律服务队前来走访,发现了这个问题。在律师的帮助下,企业重新规范劳动合同模板、完善用工制度。

今年,青岛市、区(市)两级69家律师事务所的500余名律师组成了“惠企法律服务团队”,积极走访商业协会,深入中小企业,主动送法送政策上门,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市司法局牵头组建了市企业合规服务团,与惠企法律服务团队联动,主动对接有需求的企业、商协会和产业园区,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合规体检”双服务。

参与市场竞争,企业间矛盾纠纷不可避免,这也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今年,青岛聚焦打造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动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融合发展,上半年,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现企业群众到访量42000余人,办理事项43900余件,挽回经济损失1亿余元。

企业间的矛盾纠纷并不意味着零和博弈。今年以来,青岛不断探索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通过对“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和人民调解委员会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部署、统一管理,整合律师、调解、法律援助、公证、司法鉴定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打造了“流水线”式矛盾纠纷化解服务体系。不少回访的企业群众对热线调解工作赞不绝口,纷纷表示“不用闹、不用告,打个电话就能解决问题。”

法治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谁拥有法治化营商环境,谁就拥有竞争优势。只要持续打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组合拳”,促进公平正义,就能为经营主体平等竞争、蓬勃发展厚植土壤,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注入强劲动力。

2023-09-22 本报记者 陈小艳 通讯员 陈笑蔚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0125.html 1 厚植法治土壤 让企业投资放心发展安心 50,12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