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民营周刊

心系“三农”勇担当

——记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政协委员杨亚军

通讯员 张根林 凌宝祥 本报记者 江迪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9月22日   第 06 版)

“自从有了这几台收割机,农忙也不会慌乱了。我们乡村振兴之路更加平坦了。”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天目山街道官庄社区吴桂根在谈起如今的秋收模式时高兴地说。

这种变化离不开一位藏族同胞——姜堰区政协委员、泰州市全聚泰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法人杨亚军。杨亚军来天目山街道投资创业近10年,在做好企业的同时,不忘积极投身“万企兴万村”,先后成立杨亚军委员工作室和石榴籽议事室,为官庄社区的乡村振兴发展添力蓄能。

早年间,杨亚军与10多位藏族同胞从甘肃来到姜堰创业,由于语言服饰、生活习惯、节庆礼仪不同,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难题。当时,姜堰区政协得知企业的发展难题,就在协商议事时提供帮助,使得在姜务工的藏族同胞、少数民族儿童等群体的安居难、上学难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感受着政协的温暖,杨亚军思考,如何能够更好地发挥协商议事阵地作用,帮助更多的人解决“急难愁盼”。

为了深入调研当地乡村振兴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杨亚军实地走访了传杰家庭农场等家庭农场,了解产业发展难点。

农场主刁传杰向杨亚军讲述了农忙困境,由于没有收割机,极易造成减产减收。杨亚军将这件事记在了心上,决定出资购买专用收割机,义务为当地农场主提供优质优惠的收割服务。

如今,在社区的协调下,他承揽了社区近800亩地的夏、秋两熟收割任务。每当夏收、秋收时节,杨亚军将厂区宽阔的场地腾让出来,免费提供给周边农场使用;有时他还安排周二公休的藏族员工一同帮助村民收割;有时他与使用收割机的舅舅一同上机抢收稻谷,为村民们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

岁月荏苒,姜堰成了杨亚军的第二故乡,杨亚军深深爱上这片热土,他希望为这片热土奉献更多。

杨亚军为当地青年提供就业岗位,实现了就近就地家门口就业。他每年带头为官庄社区捐款数万元,定期走访慰问困难家庭学生。为了推动村民们的“口袋”和“脑袋”都富起来,他依托委员工作室和石榴籽协商议事室政协平台,为社区群众常态化开展互动式、多样化、民族式的文明乡风活动。例如“红石榴微讲堂”“民族团结心连心 共庆白马火把节”等,这些活动既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更让“姜外来客”融入姜堰、安居姜堰,赢得了当地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2023-09-22 通讯员 张根林 凌宝祥 本报记者 江迪 ——记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政协委员杨亚军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0133.html 1 心系“三农”勇担当 50,13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