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闽疆携手润胡杨

本报记者 王惠兵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9月28日   第 01 版)

九龙江,木垒河,最是文化润人心。

毛刷上墨、铺上红纸、打平拓印……不一会儿工夫,一张大红“福”字版画就在新疆昌吉州木垒县乌孜别克族少女江阿古丽的手中拓印出来,乐得她合不拢嘴。而这一刻的文化交融,便得益于福建漳州援疆“雨润胡杨”文化润疆系列活动。

今年初,漳州木版年画省级非遗传承人颜朝俊风尘仆仆深入木垒县乌孜别克族乡,与当地村民齐聚一堂,现场教他们印制木版年画。目前,在木垒县文化馆,30幅木垒本地版画作品与20幅漳州版画作品共同展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群众前来观赏交流。跨越4000多公里的“非遗”文化在木垒大地不断发扬光大。

这是漳州“文化润疆”工作的一个缩影。当前,福建援疆漳州分指挥部已打造了“文化阵地建设”“文化人才培养”“文化交流合作”三大板块,并以“书画润疆”“非遗润疆”和“文学润疆”为抓手,持续加强国学讲堂、刘亮程文学馆、技工学校等阵地建设,全面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达到了以文化人、以文润心、以文培元的目标。

“从一个个文化阵地,到一场场文化展演,再到一次次互访互学,两地共同演绎了各族群众多层次、多形式、有温度交往交流交融的具体实践,留下了一串串值得称颂的美好瞬间。”走访过福建援疆漳州分指挥部,调研过木垒县九龙江公园,考察过沈家沟村文化广场……漳州市政协主席吴文团对昌吉很是熟悉。

不久前,昌吉州政协“重走林公路 回访援疆人”考察组一行深入漳州开展文史工作交流活动。“我们和新疆的故事说不完。”欣喜之余,吴文团表示,将更好发挥政协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重要作用,共同推进学习文史工作发展,留存好这些深厚情谊。

“援疆时间虽有限,援疆经历与情怀却历久弥深,刻骨难忘。”作为漳州援疆团队的专业技术人才,陈邑萍谈起援疆工作,有着说不完的话。

20多年前,对口援疆成为国家战略,福建与昌吉州就此结缘。如今,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长远之策、固本之举。从漳州“文化润疆”到全省“文化润疆”,闽昌两地的文化交融互动持续深化,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鲜艳。

——全面打造文化惠民工程。在4个受援县市建成“援疆书屋”10座,在昌吉市32所中小学援建“刺桐朗读亭”,同时搭建“互联网+”文化交流平台,大力弘扬新时代主旋律、多维度展示新疆良好形象和闽疆携手共进的精神风貌。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84名援疆干部人才与134户少数民族群众结亲结对,与当地各族干部群众开展多主题多形式民族团结文化联谊活动,增进了情感交流。

——全力培育文化援疆工作新亮点、新特色、新载体。2020年以来,组织开展闽昌两地各类文化交流活动200余场次,累计2.2万人次的两地少年儿童奔赴研学、传书信、聚“云端”,举办“石榴花开闽疆情”网络名人讲援疆故事活动话题阅读量达5亿人次,持续“引客入昌”,引导福建游客约2.2万人次入疆……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又是一年秋风起,一批又一批的福建儿女胸怀家国、肩负使命,准备奔赴昌吉,将爱洒满天山脚下。

2023-09-28 本报记者 王惠兵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0431.html 1 闽疆携手润胡杨 50,43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