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生态周刊

10年间,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了60.4%,用水效率和效益大幅提升——

创新引领因地制宜 做好节水大文章

聚焦第三届中国节水论坛

本报记者 张原 李宁馨 王菡娟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9月28日   第 05 版)

图为在大禹节水集团展示的智能灌溉系统

9月26-27日,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冲”之称的天津迎来第三届中国节水论坛的召开,相关领导以及知名水利专家学者相聚在此,围绕“节水与高质量发展”,展开交流与对话。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水资源短缺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节水之路走得如何?又该走向何方?在这场“节水盛事”中都能找到答案。

我国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

因河而生、因海而兴的天津注定和水有着不解之缘。

“既承担着海河流域75%的洪水宣泄任务,也面临着水资源严重短缺的严峻形势,治水节水始终是天津的大事要事。”天津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冀国强表示。

数据显示,天津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100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0,是全国水资源最为紧缺的城市之一。

缺水的还不仅仅是天津。

“我国是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拥有淡水资源总量虽然居世界第六位,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们有近2/3的城市不同程度存在缺水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水资源短缺已经越来越成为严重的瓶颈制约。”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在论坛上表示。

根据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北方耕地数量增加了5%,而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南方地区耕地减少了5%,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区域进一步扩大,极端天气进一步影响南北方的灌溉排水布局,农田灌溉用水形势更加严峻。

“水资源短缺成为我国食物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农业用水占全国总用水的62%,目前农业用水效率偏低,有巨大节水潜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绍忠表示。

专家表示,通过节水可以有效遏制不合理的需求增长,减少水资源消耗,有效提升用水效率,遏制水资源开发强度,并有效减少废污水排放,减轻对水生态、水环境的损害,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面临的复杂水问题,这是行之有效的比较现实的保障水安全办法。

节水,势在必行。

为此,国家成立了20多个部门组成的国家节约用水工作部际协调机制,节水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强化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和城镇节水降损,鼓励再生水利用,单位GDP用水量下降16%左右。

无疑,节水已经成为国家意志和全民行动。

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

论坛上,各省区市、各行业纷纷交流节水先进理念,通过论坛搭建的开展技术合作平台,在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动水资源科学利用与合理开发方面深入探讨。

“天津市实行‘高效利用外调水,合理开发地表水,全面压采地下水,充分利用再生水,适度发展淡化海水’的多水源配置原则,用水效率不断提升,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9.3%,供水环节节水能力水平进一步加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22,农业节水水平进一步提高,走出了一条具有天津特色的节水之路。”天津市政协委员、市水利科学研究院水环境与水工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常素云告诉记者。

作为此次论坛东道主之一的天津,节水工作可圈可点。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天津市万元GDP用水量降至20.57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8.48立方米,两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二。

为推动天津绿色高质量发展,天津市政协深入基层调研,深耕农业节水20余年的大禹节水也走入他们的视野。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大禹节水集团在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中,成功创造了利用市场化手段和科技创新解决农业节水灌溉、农村污水处理和农村供水方面的新路子,其‘投、建、管、服’一体化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政府和农民面临的难题。”天津市政协常委、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张志颇告诉记者。

作为本次论坛的联合主办方之一,大禹节水在农业节水、农村污水处理、城乡供水、现代化节水灌区、智慧水务、水生态治理与修复等领域做了诸多尝试,积累了不少经验。

云南省元谋县属于干热河谷地区,严重缺水。之前,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等作物,基本靠天吃饭,很多地方处于荒芜状态。2014年,元谋县引入大禹节水集团,以“投、建、管、服”模式投资建设了云南元谋节水灌溉项目,总投资3.08亿元,灌溉面积11.4万亩,项目区改种植葡萄、蓝莓、番茄、黄瓜、玫瑰花等经济作物,实现了节水、增产、增收,受益群众1.33万户6.67万人。财政部在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工作会议上评价“元谋模式”为“人民的GDP”之典范。

大禹节水集团董事长王浩宇表示,每一个县都有不同的县情、水情、农情,我们将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各类技术路线机制模式和运营方案融合总结为完整的大禹节水一县一策工具箱,提供专属定制方案。

“近年来经过各方不懈努力,我国节约用水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刘伟平表示。

据刘伟平介绍,我国节水制度政策不断建立健全,《节约用水条例》列入国务院2023年立法计划,全国28个省区市出台了省级节水法规或规章。同时,完成了1443个县城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推动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全部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水利行业6551家机关单位全部建成节水型单位。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2年分别下降了46.5%、60.4%,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2012年的0.516提高到0.572,用水效率和效益大幅提升,总体达到了世界的平均水平,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夏更生也带来这样一组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亿亩,累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超过4亿亩。“十三五”以来,每年应用覆膜保墒、水肥一体化等节水农业面积已经累计超过了4亿亩次。截至2022年底,全国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超过7.5亿亩。

节水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与会专家表示,我国的节水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要把节水作为解决我国水问题的首要任务,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前提,并实行完备的节水评价制度。”论坛上,专家学者贡献智慧金点子,企业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夏更生看来,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粮食需求仍将呈刚性增长,迫切需要破解水难题,做好水文章,必须加快发展节水农业,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加大农业节水工作力度。

常素云建议相关部门深挖潜力,了解、掌握更多前沿节水技术和模式,结合天津实际投入实际应用和推广,不断提高节水工作质效。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云治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定要科学节水,节水措施也要因地制宜。“要坚持节水优先,以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非常规水充分利用为重点,深入开展节水国家行动,严格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再上新台阶。”

张志颇建议,坚持空间均衡,加快构建现代水网,完善城乡供水保障网、防洪除涝网,全面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坚持系统治理,强化山水林田湖海一体化治理保护,构建起河湖水系循环体系,落实河湖长制,建设让人民满意的幸福河湖。坚持两手发力,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务工程建设与运营,同时,充分利用科技、法律、行政、经济等各种手段,调动全社会治水兴水积极性,保障水安全。

2023-09-28 本报记者 张原 李宁馨 王菡娟 聚焦第三届中国节水论坛 10年间,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了60.4%,用水效率和效益大幅提升——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0455.html 1 创新引领因地制宜 做好节水大文章 50,45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