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宝藏

中国美术馆藏经典绘画作品

记录“新中国的诞生”

本报记者 付裕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9月28日   第 12 版)

《新中国诞生》 2009年 中国美术馆藏

中国美术馆藏经典中国画《新中国诞生》是一件“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气势恢宏、细节微妙,是重要的当代中国画精品力作。

经典作品《新中国诞生》

中国美术馆收藏有一幅经典作品《新中国诞生》,再现了在开国大典的经典场面,给人以纪念碑式的庄严之感,气势宏大。

《新中国诞生》的创作,开始于2004年。这一年,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启动了“近现代(1840-2003)重大历史题材大型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后定名为“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2005年1月,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领导小组和艺术委员会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标志着该工程正式开始。艺术委员会开始进行题目筛选论证和拟定实施办法。同年8月,各选题经中宣部审核通过,10月,经财政部审核,工程获得国家财政专项资金。2006年,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工程实施办法,开始号召广大艺术工作者参与到工程申报与创作中来。2007年,工程入选创作者名单确定,艺术家创作团队签订了委托创作责任书,开启了艰苦的创作历程。

《新中国诞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选题,也是分量重但难度大的选题之一,这一历史事件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工程艺委会决定指派一位艺术家创作这一题材,任务最终落到了唐勇力身上。

艺术家唐勇力是当代中国画的代表人物,工笔、写意兼善,尤以工笔人物画声誉最高,影响最大,独创写意性工笔,有着非常独特的个人风格。中国美术馆藏有两件唐勇力作品,一件为艺术家1998年创作的《敦煌之梦》,另一件就是8米长卷《新中国诞生》。

2009年9月,《新中国诞生》在中国美术馆首次展出,获得学界和观众的一致认可。历史之真与艺术之真相互融合,借史抒情,《新中国诞生》是当代优秀的有分量、有价值、留得住的经典作品。

《新中国诞生》创作完成后,作为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结项成果,入藏中国美术馆。入藏后,这件作品多次出现在重大展览中,深受观众喜爱。2019年“伟大历程 壮丽画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其中就包括这件重量级作品《新中国诞生》。

唐勇力绘制的《新中国诞生》有两幅。2012年,唐勇力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国家博物馆邀请他再次创作。第二幅作品尺寸更大,创作历时3年。

展现历史与艺术的共鸣

国家博物馆收藏有董希文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这幅作品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而创作的,长约4米,高约2米,以天安门城楼参与者的视角呈现了这一重大历史时刻的气势和庄严。

画面上,观者好像和画中的11位历史人物同站在天安门城楼一样,亲眼见证毛泽东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亲耳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铿锵之音。红色的柱子和大红的灯笼与蓝色的天空白云以及城楼下成片的红旗使得画面色彩艳丽,氛围热烈昂扬。

在对董希文作品的研读之中,唐勇力找到了自己创作的落脚点。参加开国大典的63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各有分工,并不都能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但他们一定都心系这一重大历史时刻,是新中国诞生共同的见证者。于是,艺术家唐勇力决定跳出现实局限,以浪漫主义手法帮助所有委员实现见证伟大时刻的梦想。

这件作品主要采用的是工笔水墨设色的技法以及中国画长卷平行式的构图。画面以天安门城楼正面为背景,红色城楼雕梁画栋,大红灯笼喜庆庄严,汉白玉栏杆洁白耸立,和平鸽展翅飞翔,严肃中又充满着活泼与灵动,崇敬与欣喜。整体呈现严谨而富有观赏性的视觉面貌,人物刻画面目生动,神采飞扬,色彩运用端庄典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可以说,艺术家将中国工笔画笔墨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但同时,又显而易见地借鉴了一些西画的表现技法,营造出如电影平行推移般自然的透视感和舒适的人物关系。在人物的线条肌理和色彩渲染上,艺术家也特别注意表现出时代的氛围。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艺术家以自己独有的思考和创造力艺术性地再现了这庄严而神圣的历史时刻。

2023-09-28 本报记者 付裕 中国美术馆藏经典绘画作品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0489.html 1 记录“新中国的诞生” 50,48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