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健康周刊

优化激励机制 激发创新活力 实现科技创新从跟跑到引领

黄宇光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0月11日   第 06 版)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施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重要部署,强调:“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四个面向”为推进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

如何实现创新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必须坚持”也是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遵循。

科学发现、自主创新说到底是以人为本,要靠高水平人才。如何进一步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重在进一步优化科技激励机制,营造宽松协同创新的机制氛围,调动各方面创新的积极性投入科技创新,建设并实现科技强国。

一、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做好强基科技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科技前沿是人类对科学发现的最新进展,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心怀敬畏之心,潜心科学发现,才能做好科技创新;只有夯实基础研究、久久为功,才能奠定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的根基。为此,强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十分重要。

建议国家完善高等院校教育和各类科研院所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基础科研人才培养战略,多措并举支持基础科研创新。加大对中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支持力度,吸引海外科技人才回国服务。设立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项目相关的基础研究学科,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激励和支持力度,推动完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增加科研经费分配的政策公平和过程透明,加强科研经费的监管和管理,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支持国家实验室建设,充分赋予实验室经费使用自主权。鼓励科研机构、高校、临床医疗机构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以基础研究和实际问题为导向开展科学研究,完善相关政策,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发展,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更好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全力保障“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组织实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稳定而完善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支持科技发达地区和有潜质单位之间的强强联合,以点带面,协同创新。

科学进步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共同财富。实现世界科技前沿成果创新,有赖于中国科学家的原创,也借助世界顶级科学家之间的智慧分享和学术交流。培育发现人才和引进拔尖人才相结合,要鼓励中国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国际科研项目合作,在世界科技前沿从参与到引领,真正立足国际科技创新前沿。要不断改善和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和职业发展的空间。支持民间学术交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走出去,请进来”,促进中国科技专家学者活跃在国际学术舞台,在更多国际学术组织任职。

在麻醉医学专业,全球近140个国家和地区的麻醉学会组成了世界麻醉学会联盟(WFSA),我目前担任了两届WFSA的常务理事,也曾担任过国际麻醉药理学会(ISAP)主席,从中切身体会到国家的强大和祖国医学的进步让我们拥有了专业自信,立足于国际专业舞台,同时也深刻感受到能够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才能更好地掌握本专业和科技领域的话语权。做好潜心创新,讲好中国故事,这些都将助力我国科技创新在国际上从跟跑到超越乃至引领的角色转变。据科技部近期提供的全球146个国家知名科技奖项基本情况,其中美国设有50个,法国16个,日本5个,以色列4个,中国香港3个。中国科技界应设置更多的国家级甚至国际知名的科技奖项,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科技期刊,建立更多的国家级科研数据和学术平台,发挥自身优势推进科技创新从跟随者到引领者,从科技大国到科技强国的角色转变,充分展示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最新进展。

二、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强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作为制造业大国,我们拥有值得自信自立的较为完善的制造工业体系。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和丰富资源,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在科技创新方面,面向经济主战场,尤其是在应用研究创新转化方面,进一步明确企业作为科研创新的主体地位。政策导向上,应通过税收优惠等多种渠道激励企业加大投入,加大企业创新的激励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支持各类民间资本科研孵化,鼓励和支持科技人才跨界合作创新。

企业创新的前提是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要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着力推动完善税费优惠政策,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支持纾解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暂时困难。健全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激励机制,通过一系列激励机制调动企业内在积极性,促使企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推广使用“先实施、后拨款”的资助模式,在企业开展科研活动并通过验收后予以及时补助。建立和完善保障企业合理的市场盈利机制,激励企业加大创新研发投入,让企业在科研创新的同时,及时感受到科研创新带来的资源红利和政策获得感,从而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

三、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动解决重点领域包括医疗健康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提升我国高端医疗设备和药物自主创新能力

医疗领域的进步同样是科技进步和现代化工业革命在生命科学和临床实践中的充分体现。现代医学的高科技诊断和治疗手段正在改变着患者的就医感受和医疗转归。在疾病诊断方面,高精尖医疗仪器设备使得疾病早期诊断成为现实。从外科学而言,微创手术让患者创伤小恢复快。从麻醉医学而论,对生命指标动态监测和有效调控,有力促进了现代医学的高质量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科技创新的成果极大加快了现代医学的步伐,然而,面对生命的奥秘和临床现实问题,医疗领域的科技创新仍然十分必要,且具有很大上升空间。

医学领域的科技创新同样需要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的多学科协同创新,建议完善科研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强化基础医学研究,稳定重大课题的研究方向。基础研究成果不能仅满足于文章发表,更在于向临床应用转化,促进医学取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医学创新发展应紧扣患者所需、临床所用,应完善优化政策,激励基础创新研究、临床问题导向、产品研发生产有机结合,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适应国际科技竞争。

临床医护人员是临床一线专家,在医学科技创新的需求和应用转化方面有着职业特点和参与创新过程的优势,应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完善政策支持,充分发挥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营造科研创新的宽松氛围,鼓励临床医护人员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发现问题,积极参与多学科的科研攻关和科技创新,以及临床科研成果转化,助力有潜力的医疗科技成果在临床落地。形成并完善从基础研究、产品开发生产到临床转化应用的全链条模式,更好造福广大患者。

总之,“四个面向”引领科技创新,优化完善激励机制,切实调动创新活力。我国科技工作者应牢记“六个必须坚持”,脚踏实地谋创新发展,完成我国在全球科技创新领域从跟跑到引领的历史使命。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

2023-10-11 黄宇光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0719.html 1 优化激励机制 激发创新活力 实现科技创新从跟跑到引领 50,71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