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科技时代

国家森林公园里的“科普故事”

本报记者 高志民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0月19日   第 07 版)

“这种蜘蛛是络新妇,其丝拉力甚大,结大型金黄色圆网,网的直径通常在1米以上,以拉丝悬在树间。”

“在日本,这种络新妇又被称为‘女郎蜘蛛’,雌成蛛很大,体长25~50毫米。雄蛛甚小,只有4~6毫米,不结网,住在雌蛛网上,企图与雌蛛交配时,会被雌蛛捉住吃掉。”在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一对中年夫妇边走边对自己的孩子做科普教育。

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镇的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规划面积为18平方公里,坐拥东莞市内最大最完整的原始次生林,被誉为“南天灵秀胜境,森林康养福地”。

“受南亚热带海洋气候影响,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属于高温多雨地区,非常适宜热带和亚热带植物生长,山上郁郁葱葱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云雾缭绕,溪流纵横。建园初,就对18平方公里的生态资源进行了区域规划,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生态核心区,几乎不受人为干扰,仍是一片净土,保有最原始的面貌。从生态科研、自然教育等角度来看,这片森林是一片待开发的蓝海。”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主任陈景玉告诉记者。

“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生长和繁衍着近千种野生植物和300余种野生动物,园内群山连绵、林木葱郁。公园每年投入近1000万元进行林相改造,保护生物多样性,其中不乏粘木、白桂木、苏铁蕨等国家一级保护濒危植物以及中华小鲵、穿山甲、猫头鹰、狐狸等受保护动物,保护并保持了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董事长黄淦波介绍说。

守着绿水青山如何发展经济,是全国自然保护地面临的共性难题。公园给出的答案是:让自然之美和文化之美交相辉映,深度呈现两者融合带来的美学价值和商业价值。

“我们每年都举办各种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活动,通过森林徒步、森林露营、丛林登高等形式,吸引游客走进生态自然,体验休闲自然生活。”陈景玉说,公园还努力打造鲜明特色的亲子研学旅游品牌,积极开发“旅游+文化”模式和旅行线路,为学生团体呈上完美的旅游学习体验、激发青少年爱护自然情怀的最生动教材,并有效进行科普教育和科学传播。

“古树博物馆是全国首家古树博物馆,来参观的游客,可以从古树遗木中学习古代气候变化、环境变迁、水文状况等,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古树博物馆,收藏了近年来出土的有研究和观赏价值的古树50余棵,从黄帝时代到周、秦、汉、三国、唐、宋、明、清,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古树收集齐全。许多古树直径达一米以上,年轮超过500圈。科学家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古树年轮的分析,可获得一部古代气候变化、环境变迁、水文状况、地质运动的编年史,可以为预测未来的气候及环境变化提供科学依据。”陈景玉告诉记者。

“博物馆从开放之日起免费向游人开放,已免费接纳各地参观游客50余万人,相当一部分是中小学生,而且很多学生都特别感兴趣。”黄淦波介绍说,目前,这座古树博物馆成为人们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探知古环境古气候,以及推动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2004年12月该馆获东莞市首批“科普教育基地”称号。2005年,该馆又被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旅游局、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命名为“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2023-10-19 本报记者 高志民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1161.html 1 国家森林公园里的“科普故事” 51,16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