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科技时代

“你看不到我,但我凝视着你”

——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王权解读遥感卫星如何“瞰”中国

本报融媒体记者 周佳佳 汪凯 许义甫 实习记者 洪琳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0月26日   第 07 版)

2009年4月份和2020年6月份的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卫星图

“什么是遥感?”

“通俗来讲,‘遥感’其实就是遥远的感知。”

“北斗卫星是遥感卫星吗?”

“不是,北斗卫星是导航卫星。”

……

初见面,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主任王权就对记者开启了“一问一答”式的科普。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在轨稳定运行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有200余颗,仅公益民用可见光卫星就可实现2米分辨率数据对全国陆地国土的季度覆盖。”王权介绍,卫星遥感技术是以卫星为平台,搭载多种传感器对地球进行观测,在气象监测、灾害预警、自然资源调查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实现“遥远的感知”?

“任何传感器都需要有一个平台,根据平台的不同,遥感可以简单划分为地基、空基和天基遥感。”王权介绍说。

采访中,王权以记者手中的相机为例形象地作了一个比喻,“所谓地基,其实就是相当于记者在脚架上放一个相机,相机为传感器,而脚架就是平台,这就属于地基。我们的可见光卫星,从通俗意义上来说也是个‘相机’,如果把这个‘相机’放在飞机上,那就叫作空基,比如说一些航空摄影。”

王权介绍,随着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天基”渐渐走入大众视野。“天基是以卫星作为平台来进行遥感,所以说,遥感卫星是卫星中的一类,卫星遥感是遥感技术的一种。”

“我们经常看到此类的新闻:某年某月某日,我国成功发射某某卫星……那么这些都是什么卫星?有什么作用?”记者问道。

王权答道:“目前,我国民用卫星已经发展出了通讯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三个类别。”

他进一步解释称,通信卫星主要作为无线电通讯中继站,用于接收和转发无线电信号;而导航卫星主要用于定位、导航和授时,如我国的北斗卫星;遥感卫星主要用于对地球系统进行观测,基于观测对象的不同其又可进一步分为陆地卫星、海洋卫星和气象卫星。

“从不同功能角度来说,遥感卫星又分为近轨、中轨、高轨及静止轨道遥感卫星四个类别。”王权介绍,一般高度在1000公里以下的近圆形轨道,都可以称之为近轨卫星,由于近轨卫星离地面较近,看得比较清楚,因此绝大多数对地观测卫星、空间站及一些新的通信卫星系统都采用近地轨道。

遥感卫星的“凝视”

如同人的五官

谈及中国遥感卫星的历史,王权介绍了“三次迭代”:“第一代卫星是在20世纪70到90年代,这个阶段的卫星需要携带胶卷,将胶卷拍完后再将卫星回收,因为胶卷有限,所以工作时间以月计;1998年,中国跟巴西合作发射了中巴资源卫星,这颗卫星是用数码相机拍摄后通过数据通讯的传输式卫星,这也意味着中国遥感卫星步入了第二个阶段。”

“到2011年,我国首颗自主民用高分辨率卫星‘资源一号’发射升空,让我国对地观测卫星从返回式、传输式进入了高分辨率遥感卫星业务化运行的新时代。之后,又陆续发射了资源三号01、02、03系列卫星和高分系列卫星,传感器也从可见光、高光谱发展至雷达、激光、热红外等。”王权介绍。

谈及遥感卫星,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你看不到我,但我凝视着你。”王权解释称,这种“凝视”就如同人的五官。“可见光可以比喻为人的眼睛,热红外则是人的皮肤,高光谱就像是人的鼻子和口腔,使我们既可以通过地物的形和色来识别这个世界,也能够从它的成分来识别世界,既能感受世界的温度,也能看到这个世界的微妙变化。”

王权说,从返回式卫星到业务卫星、从单一的传感器到系列传感器、从一个1:5万的分辨率到1:1万的分辨率,中国的遥感卫星系列越来越完整、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越来越高,更好地满足我国测绘、资源调查等方面的需要。

卫星遥感真的能看到自家房顶吗?对于大家普遍热议的这一话题,王权作出回应:“看房顶是再简单不过的了!”

王权表示,目前,我国民用卫星遥感的分辨率可以达到0.5米,一般情况下对1米×1米以上的地物完全能够识别。“房子、汽车、斑马线等等,都能在卫星上清晰地看到。例如推填土、挖湖造景、建筑物、光伏和风力发电设施等地表覆盖及变化,全部在卫星的有效监测之下。”

王权坦言,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指标上来看,中国高分辨率的陆地遥感卫星在世界上均处于先进水平。

我国遥感卫星资源

向社会大众分级开放

“江西鄱阳决口卫星遥感监测、西藏林芝森林火灾卫星遥感监测、东航MU5735航班事故应急监测……大家之所以能看到遥感提供的种种有用信息,都是因为我们建设的自然资源卫星遥感云服务平台。”王权介绍。

如今,数百颗在轨遥感卫星守护“美丽中国”,在王权看来,把资源优势、数据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关键在于推动数据成果转化应用。“自然资源卫星遥感云服务平台,便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为政府部门、行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等用户,分类提供多平台、多时相、多尺度、多层次、多维度的一站式遥感数据、信息、服务。”

“现阶段的卫星遥感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测绘、资源调查、交通导航等方面。”王权从专业角度分析称,卫星遥感技术在下一阶段最核心的任务就是产业化,在满足政府管理服务的基础上,为地理信息产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还表示,数字化时代,为更及时准确获取科学数据与动态信息,未来数据获取渠道将更加多样化、行业应用更加广泛化、数据信息更加海量化。卫星遥感技术将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数据源和技术手段。

2023-10-26 本报融媒体记者 周佳佳 汪凯 许义甫 实习记者 洪琳 ——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王权解读遥感卫星如何“瞰”中国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1530.html 1 “你看不到我,但我凝视着你” 51,53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