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华声·港澳侨

汉语为桥,共创“一带一路”美好明天

于晓怡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0月26日   第 08 版)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其中之一是支持民间交往。

民间交往,语言先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的汉语培训,对于增进民心相通,更好参与相关项目建设,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点,相信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参与共建项目的地方、企业、人士都有所共识。

笔者从事对外交流活动多年,常常听闻海外汉语人才,特别是“汉语+专业技能”复合人才匮乏的消息;也曾多次亲历,一个“汉语+专业技能+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高素质翻译人才对于合作项目的促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虽然各方加大海外汉语人才的培养,但相较于共建项目建设的速度,高素质汉语人才的供不应求依然是难题。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建设,常有较大的基建项目,需要在当地招收大量的员工,中文的熟练使用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我的一位企业家朋友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某建设项目负责人,他曾讲起,在项目启动之初,听闻薪酬高、福利好,前来应聘的当地工作人员络绎不绝。但他们有的懂专业不通汉语,有的会汉语完全不懂专业,总是不尽如人意。

在今年7月,笔者曾有幸受邀赴京,参加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在会议上,来自世界各地的汉学家在讨论学术、推动世界汉学发展的基础上,也多有提及,要将汉语这座语言之桥搭建好,使共建国家民众受益,也间接促进世界汉学的发展,促进世界各地民心相通、文明互鉴。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类似的语言教育文化联盟、高校教育联盟已经陆续成立,但尚未注意到有针对共建国家、共建项目专门、有效的汉语培训平台。是否可以整合资源,制定培训标准,明确培训范围,专门针对汉语培训建立平台,服务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具体来说,可由相关部委牵头,发起成立“一带一路”汉语培训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吸纳相关高校、地方政府,以及相关机构、团体参与其中,或能为海外汉语人才的培养撑起一片新天地。先设定试点,然后根据培训成果,以及日益扩大的培训需求,将培训平台延伸到国内各个区域。

比如按照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地域、社会经济、文化风俗的不同,将培训平台“按需分配”:在山东建立培训平台,面向东盟国家和日韩等东亚国家;在新疆或宁夏建立培训平台面向中东、中亚国家;在四川建立培训平台面向南亚国家;在广东建立培训平台面向东南亚以及非洲国家,等等。

去年成立的“北京语言大学青岛世界汉学中心”,就是山东省可以直接借力的很好的平台,可以作为试点单位。该中心是由北京语言大学与青岛市政府合作共建。不妨以此为基点,吸纳更多成员加入联盟,共同组织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团队制定相应的教程、教法,培养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汉语人才。

与此同时,也可依据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成果,将大型共建项目员工列入首批培训计划。

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成绩卓著、举世瞩目,各大经济走廊均取得实质性成果,诸多标志性项目落地生根,实现共建国家双赢、民众受惠。但目前来看,“中文+专业技能”的人才依然匮乏,而这样的人才在航空、法律、信息网络等方面建设又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所以,不妨在大型共建项目中遴选重点岗位员工作为首批培训人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在培训机制成熟后,建议将培训目标逐步扩大至“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华侨华人子女、热爱中国文化的居民等,激发更多的人通过学习汉语增进对中国的了解,以及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热情。

汉语是一座心灵之桥,一端连接中国,一端连接着世界。随着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胜利召开,新的建设高潮必将到来。我们期待,以汉语为桥,助推“一带一路”建设迈向新的快车道,助推各国民众携手,共同创造更璀璨的明天。

(作者系中国侨联委员、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省民间商会会长)

2023-10-26 于晓怡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1539.html 1 汉语为桥,共创“一带一路”美好明天 51,53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