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条高质量建议很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充分体现了政协委员的政治担当和浓厚的‘三农’情怀!”10月24日,重庆市政协六届十七次主席会议专题协商现场,应邀前来听取建议的副市长郑向东为这场协商打了“高分”。
重庆是典型的大城市和大农村相融合的国家经济重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与乡村振兴息息相关。市政协议政厅里,到会参与协商的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听到了许多立足于制度、土地、科技、资金等不同角度的“高见”——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既需要优化结构又需要解决难题,要通过全面均衡协调发展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市委农业农村工委副书记、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副主任文明维的发言一开场就牢牢抓住了与会者的关注点。他建议,市级层面大力实施千亿级生态特色产业培育行动、区县层面重点培育“一主两辅”乡村产业,立足城乡融合、三产融合、平台融合,大力推进产业布局融合化、产品打造品牌化、基础保障公共化。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引领者和骨干力量,更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如何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因地制宜做大做强?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市农投集团董事长何勇认为,应大力支持创新驱动,支持品牌建设,突出“链主”引领,制定包括资金、渠道、宣传推广在内的专门政策,支持“链主”龙头企业整合创新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畅通资金链,促进“链”式发展,增强带动力。
随着数智技术为各行各业发展深度赋能,如何促进数智技术与农业经营联动发展,成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副主任、西南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夏庆友建议,要加大政府统筹规划和资金投入力度,重点建设多源数据基础和数智链接技术,夯实农业数智技术底座。引导和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包括数智管理与经营、市场端数智链接与服务、数智增值等在内的数智技术应用场景。
“要引导和规范社会资本下乡,有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市畜牧科学院副院长周建英认为,各地应依据相关政策文件完善投资指引,设置正面和负面清单,进一步明确社会资本下乡的重点领域和方向,引导社会资本合理配置资源、科学选择项目、规范运营管理、有效控制风险。
农以地为本。怎样统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用地保障?这是市政协常委、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唐双福持续关注多年的问题。他提出,国土空间规划应坚持“统筹兼顾、有效利用、保障供给”,明确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的规范化要求,深化土地“五合一”改革试点,为经营主体提供“一站式”综合窗口服务,让耕地保护利用政策既服务当地又服务经营主体。
培优扶强经营主体、加强科技创新和支撑、加快全市“数字乡村”建设步伐……市农业农村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现场就12位委员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点对点”回应。
郑向东表示,下一步将坚持和巩固农户家庭经营基础地位,聚焦千亿级生态特色产业培育行动,规范提质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完善分类指导、要素供给、人才支撑保障机制,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切实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成建设农业强国的“生力军”。
市政协主席唐方裕表示,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产品加工升级、提高农业经营效益。要充分遵循市场规律,处理好需求与供给、投入与产出、合作与分配的关系;建立经营主体与农民之间的利益链接机制,形成良性互动,确保各方合法利益得到有效保障;系统研究关键支撑要素,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注重研究典型案例,总结经验教训,增强经营主体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