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休闲周刊

亚残运会火炬手、“茶三代”胡璧如:

将中国茶传承的“火炬”高高举起

本报记者 徐金玉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1月03日   第 11 版)

“第79棒火炬手胡璧如,她是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会长,立志于带动提升正宗龙井茶,助力乡村振兴……”伴随着主持人的介绍,直播画面中,她高举起燃烧的火炬,自信大方地笑着。那火光,似乎也照亮了这位“80后”茶界青年眼里的光。

这些天来,这段杭州亚残运会火炬传递的视频片段,不知被杭州市人大代表、杭州正浩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胡璧如重温了多少遍。相熟的朋友一见到她,也总会竖起大拇指,“为你点赞,为咱茶界争光!”

“这份荣耀因茶而来!”她爽朗笑答。在她心中,还留有未曾言说的后半句,“相信这棒传承的火炬,也在为茶点亮!”

“我因茶站在这里!”

“还记得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时,我在澳大利亚看着直播画面热泪盈眶。没想到,有一天,我也可以作为茶界青年代表,作为地道的杭州人,光荣地高举火炬,见证这一历史时刻。”胡璧如笑着说。

从5月接到担任火炬手的消息以来,这份激动和自豪的心情一直在持续。可没承想,就在火炬传递的前十余天,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她不小心受伤,造成韧带断裂。是否要冒着二次损伤的风险前往?她的答案毫无疑问——“是!再疼也要去!”

“传递当天,我用水杉树皮进行包扎,扔下拐杖,决定自己走!”记忆仿佛又在这一刻回到了建德传递的现场:她一步一步,虽略显跛脚,却走得稳稳当当。彼时,主持人介绍完她之后,又讲起了建德的山水、建德的茶。

“那一瞬,我分外感慨。茶,是杭州的金名片,是浙江的金名片,更是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中必不可少的文化元素。”胡璧如说,“我是因茶站在这里,那份光荣难以言喻。”

“这辈子就是要做茶!”

火炬的传递,寓意着薪火相传。而这个词,于胡璧如这个“茶三代”而言,更是她家族的真实写照。

她的外公卢正浩,是西湖龙井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功勋人物。作为西湖风景区梅家坞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当年,就是他带着村民种茶、炒茶,助力“梅家坞”西湖龙井茶声名远扬,并成为国家礼品茶,享誉世界。

“1957年到1963年期间,周恩来总理5次来到梅家坞,每一次都接见了我外公,两人常常就如何把西湖龙井发扬光大作亲切交流。外公当年的打拼,为西湖龙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更带动了当地茶农因此受益。”胡璧如说,“等到了我母亲这一代,她更是靠着卖一杯一杯茶把我养大。无论是从外公身上看到的责任和使命,还是从母亲身上看到的坚守和传承,都让我将茶的分量看得很重!传承他们的衣钵,立志将茶作为自己的人生选择,是那样地顺其自然、理所应当!”胡璧如说。

为此,在海外留学的她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机会,毅然选择回国。当时,很多朋友对她的抉择表示不解。“可我早早就知道,这辈子,我就是要做茶!对我来说,这个信念从未犹疑过。从外公到母亲再到我这一代,要把西湖龙井推向世界高度,回报这一方水土一方人。”胡璧如说。

“未来茶界可期!”

2010年回国,转眼间,十余年的光阴见证了胡璧如个人事业的蒸蒸日上,也见证了西湖龙井茶产业发展的勃勃生机。

“我刚回来时,当地的制茶环境并不算乐观,甚至本地还流传着一种偏见:在外面混不下去,才会回到村里做茶。”胡璧如说,现在,这种情况不仅已得到彻底转变,令她更欣喜的是,茶界已涌现出了不少“90后”“00后”的年轻身影。

“他们不仅将茶的文化宣传、包装质感、艺术价值和销售渠道做得很好,其中的不少人还成了炒茶能手,在西湖龙井炒茶大赛中,斩获前三名!”胡璧如笑着说,“这种变化,显示出年轻人对于茶的推崇和热爱,也能看到整个社会对于茶的重视和关注。现在,制茶技艺传承,不仅能有对应的经济收入,满足他们的物质所需,于他们来说,更是一份社会荣誉,是价值感的体现!”

联想到自己,胡璧如也深感重任在肩。“此次荣幸地成为亚残运会的火炬手,我更要发挥青年带头作用,让中国茶走进更多年轻人的视野,让他们知晓,茶是一方天地,一方能令他们尽情施展拳脚、发光发热的天地。”

采访结束前,胡璧如还透露了一个小花絮:在火炬传递当天,她儿子所在的幼儿园带领全班师生一起观看了直播,共同见证了她的“高光时刻”;而在不久前,她又来到女儿所在的学校,为同学们上了一堂《我为什么能成为火炬手》的讲座。

“我想,这何尝不是在下一代心中播下一颗小小的火种,鼓励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不断学习,并且永远追求进步!薪火相传,未来茶界同样可期!”

2023-11-03 本报记者 徐金玉 亚残运会火炬手、“茶三代”胡璧如: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2007.html 1 将中国茶传承的“火炬”高高举起 52,00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