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就是通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快速扭转了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当前,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居高位,环保历史欠账尚未还清,同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基本建成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对此,建议:
强化重点攻坚,再打几个漂亮的标志性战役。加快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以更多确定性的污染物减排量抵消排放增量和气象条件的不确定影响。深化入河入海排污口整治行动,建立“受纳水体—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单位”全过程长效监管体系。全面实施黑臭水体治理行动,从城市逐步拓展到乡镇、农村。开展土壤源头管控行动,控新增、去存量。聚焦农业面源污染突出区域,促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
强化协同治理,促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充分发挥降碳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源头牵引作用,积极推进区域、城市、产业园区、企业等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大力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快工业领域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综合利用全流程绿色发展。加大绿色基础设施投资,培育壮大绿色低碳新动能。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全面应用于政策制定、环境准入、园区管理、执法监管。
强化综合施策,打好污染防治“组合拳”。持续推进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在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等方面协同发力。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法治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建设完善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尽快启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重塑以举国体制为基础的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架构。
强化底线思维,切实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高效运转国家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健全生态安全法治、战略、政策和应对管理“四个体系”,提高风险研判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应对和处置“四项能力”。加强环境应急机制和能力建设,补齐应急物资储备短板。加大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督察执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