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保护伞”
10月26日,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闭幕。
走出人民大会堂,彭静内心的激动久久难以平复。作为妇女十三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妇联界别委员,大会报告中沉甸甸的“成绩单”令她备受鼓舞,脑海中不禁浮现过去30多年来,在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这条路上付出的点点滴滴。
时间回到1992年,妇女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也是在这一年,身为律师的彭静开始接受离婚委托。那时候,家暴的概念尚未普及,但陆续接触到的案例让她逐渐意识到,家庭暴力已成为妇女权益的首要威胁。
“难以忘记一双双眼睛中流露出的坚定信念,依然记得她们在个人权益得到保障后流下的喜悦泪水。”彭静说,工作之余,她经常主动参加涉及妇女权益的法律援助,倾听心声、关注诉求、解决困难,呼吁“不能关上门把家暴当家务事”,利用自己的专业素养,让深陷困境的妇女实实在在感受到关爱与温情。
以法助人的力量不断催人前行。1996年,彭静创办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律所创立之初,前来寻求援助的女性往往由于缺乏法律知识,无法有效维权甚至误入歧途。”彭静告诉记者,那时农村里很多妇女震惊于“遭遇家暴是可以维权的”,女子监狱里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因遭遇家暴后“以暴制暴”而服刑,错过了原本美好的人生,让人既心疼又深感惋惜。
知法懂法,才能更好地守法用法。为此,彭静带领律所工作人员,与重庆市女子监狱签订长期“帮教协议”,定期派出律师为服刑人员开展法治宣传与咨询。后来,又挂牌成立“静昇律师事务所驻重庆女子监狱工作部”,成为重庆面向女子服刑人员提供服务的一张法律援助名片。
为了发动更多律师关注妇女儿童权益保护,2012年,彭静联合重庆市妇联与女律师协会发起成立“重庆妇女儿童维权律师团”。15名律师受聘成为首批成员,无偿为需要帮助的妇女儿童提供法治宣传、专业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为他们撑起一把法律的“保护伞”。
“后来,越来越多的律师成为志愿者,面向权益受害的妇女提供‘一对一’法律帮助、免费代理法律诉讼、调解家庭矛盾等。”众人拾柴火焰高,彭静欣喜地发现,寒来暑往间,进入法律援助领域的专业律师团队逐渐增多,案件质量显著提高。与此同时,法律援助也更加高效且人性化。
目前,“重庆妇女儿童维权律师团”已有超过400名成员,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奔赴偏远山区和乡村,就妇女儿童人身权益保护、妇女财产权益保护等问题进行调研,并面向困难人员开展结对帮扶,为基层妇女儿童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成为“调研员”
2013年,彭静成为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她,深知“好提案离不开深入调研”,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依旧是彭静提案的主要方向,为此,她成为了一名经常深入基层和群众的“调研员”。
2021年,为确保农村妇女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证上有名、名下有权”的政策精神真正得到落实,彭静在全国妇联等相关部门的组织下前往广东开展调研,深入了解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状况。
在调研过程中,基于对现实情况的了解,彭静提出要加强女性集体组织成员资格保护,确认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成员身份、切实维护农村妇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等建议,这些都在之后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过程中得到了认可。
近年来,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成为她深入一线调研的又一重点。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日间照料和身心健康事关每一个家庭和社会的发展。基于律师职业的特殊性,彭静在接触的案例中深切感受到,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社会(社区)服务供给“不适老”之间的矛盾亟待破解。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彭静前往重庆九龙坡区石桥铺街道,在张坪社区和柏林社区的养老服务站,通过“一对一”随机重点走访,调研“智慧养老平台”、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服务,以及养老服务站内助浴、助餐、助行、护理服务和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75岁的魏启锟老人卧病在床,他申请家庭床位并安装了紧急呼叫铃。一旦有需要,养老服务站工作人员和医生能够及时上门。”彭静说,走访过程重点关注社区养老服务的可及性,而调研所见给了自己很大启发,思路也更加清晰。
在随后形成的提案中,她着重强调促进社区与养老机构的资源整合、加强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提升社区养老综合服务能力。
多次调研中,彭静还发现老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时有发生。为此,她建议整合当前资源,确立统一的老年人权益保护组织,并建立统一的求助热线。
“在优化适老诉讼服务方面,除设立‘绿色通道’外,对无法流利使用普通话的老年人采用乡音提供服务;对书写起诉状困难的老年人,依法采取口头起诉并提供诉讼指导和帮助;对行动不便、高龄独居、居住偏远等有特殊诉讼服务需求的老年人,主动提供上门立案、就地调解、巡回审判等‘家门口’服务等。”彭静表示,回应老龄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形成可知可感、可期可享、可望可及的为老服务供给新格局。
肩负着律师的本职工作,又有政协委员的责任在身,彭静的思考愈发深入且具体,在她看来,“作为律师,案子办完就结束了。但作为政协委员,要从普遍层面思考,如何推动解决这一类问题,切实维护和保障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
做好“建言者”
连续三届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彭静坦言这是自己人生中的宝贵经历,而当好委员,“既需要对热点问题的冷静思考建议,也要有为民代言的热情和温度”。
在过去的10多年里,她笔耕不辍,发挥专业特长,不忘民生情怀,累计递交提案百余件。内容涉及妇女儿童权益保障、个人信息保护、社区养老软硬件环境建设等多个方面。其中,多份提案在相关立法中得到体现和反映,部分提案还被全国政协评为优秀提案。
在众多关于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提案中,彭静递交的《关于切实落实离婚家庭未成年人被探视权利的提案》,被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评为2018年度好提案之一。
“这件提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后来在2020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增加了关于探望权的相关规定,比如‘在探望权的问题上要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未成年人的意见’等。”彭静告诉记者,这些年,类似这样的建言还有很多。
2021年和2022年全国“两会”上,她先后提交《关于加快探索新型生育成本分摊模式,促进妇女平等就业的建议》《关于加强公益诉讼制度建设,助力妇女权益保护的提案》,为《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订提供了决策参考。今年“两会”上,她又深度关注了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实施难题,主张“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提出《关于推进〈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 加强妇女权益保障的提案》。
“要用心聆听群众声音,尽心履行神圣使命。”彭静始终认为,做好政协委员要有“四心”——从公心出发,以热心保持履职激情,用心发现问题,以恒心为坚持,不断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她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名负责任的建言者,要心怀“国之大者”、肩负时代使命。
“人民至上是掷地有声的誓言,更是念兹在兹的行动。未来5年,我要继续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以及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建言献策。”彭静说,手持法典,心系民生,她要以实干践行使命,在新时代展现政协委员的新担当、新作为,努力书写“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履职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