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今年以来,我们遴选49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启动了81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工作,启动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三年主题活动,大力促进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已经有82.7%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了预约诊疗服务,人均基本公共卫生经费补助水平达到89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和服务质量有了新的改善和提升。”在国务院新闻办日前举行“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护佑人民健康”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雷海潮如是说。
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9月,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到51.1亿,医疗卫生机构的出院人次达到2.2亿,医院病床使用率达到80.2%。“公立医院的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看病就医体验,影响群众的获得感。从统计数据上看,无论是跟去年同期相比,还是跟2019年新冠疫情发生之前相比,老百姓的看病就诊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效率得到持续提升。”雷海潮介绍。
基层卫生健康工作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是最基本的公共服务。“目前,全国已经有7100多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了推荐标准,占比超过了68%。建成了3800多所社区医院。2023年招聘大学生乡村医生超过5000人,农村免费订单医学生有4800多人完成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进入乡镇基层岗位工作。2023年上半年,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已为8988万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1.1亿高血压患者、3763万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健康管理服务,较2022年同期分别提高了40%、3.3%、6.9%。”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主任王斌表示。
“下一步,将持续抓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打造城乡人居的‘新面貌’;普及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实现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再提升’;探索社会健康管理新模式,跑出健康中国建设的‘加速度’;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激发社会参与的‘动力源’。”雷海潮说。
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
遏制重大传染病、筑牢公共卫生防护网是护佑人民健康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艾滋病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实现基本阻断,抗病毒治疗覆盖比例达90%以上,艾滋病疫情整体处于低流行水平;全国结核病发病率稳步下降;病毒性肝炎新发感染者数量大幅减少;部分重点寄生虫病实现控制与消除的目标,全国452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全部达到传播阻断标准。”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王贺胜介绍。
“我国正在推进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逐步实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疾控信息系统数据自动交换。”王贺胜说,针对新发突发传染病和重点传染病,我国持续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和疫情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演练,不断提升应急处置和流行病学调查能力。
“此外,免疫规划工作是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重要环节。”王贺胜补充道,我国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多种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当前,中央财政每年专项投入超30亿元,国家免费向居民提供的免疫规划疫苗增加到“14苗防15病”。不少省份结合实际,不断扩大本省的免疫规划疫苗种类。
中医药综合改革协同发展
2021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批复上海、浙江、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四川等7省(市)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
“一年多来,示范区建设已形成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局面。统筹协调形成合力,中医药综合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得到加强。”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余艳红介绍,比如上海着力把社区打造为中医药服务主阵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开设了中医科;浙江以“中医处方一件事”数字化改革为切入口,推动中医医院实现临床、科研、服务的系统性重塑和全过程监管。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中医药传承创新关键问题,发挥地方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积极推广改革成果和经验。”余艳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