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在线

人生亦如马拉松

全国政协委员 刘泽星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1月08日   第 11 版)

■ 人物介绍 刘泽星,全国政协委员,欧洲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院长、于崇光基金教授(风湿及临床免疫学)、风湿及临床免疫学讲座教授,香港医学专科学院前任主席。他从事风湿病学及临床免疫学领域的工作,深信医学卫生健康事业关乎人民的终极福祉,提出要构建“促、防、诊、控、治、康”一体化的医学卫生健康体系,并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深化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

今年9月9日,是港大医学院白袍礼的大日子,近300位医科一年级新生在老师家长的见证下,第一次披上医学专业的标志——白袍。院长刘泽星向各位医学新生殷切嘱托: 当你披上白袍,你的杏林之旅随即展开。白袍一直是医学专业的象征,并且代表建基于良好医患关系所衍生的尊重。很多病人视白袍为“仁心之袍”,代表着他们希望从医者身上得到的关怀与希望。同样,白袍亦是坚守专业水平,并以关怀赢取患者信任的徽章。所以当你披上白袍,我希望你可以回顾一下想成为医者的初心。这是一个名为“专业”,为人类服务的终生承诺;亦代表拥抱每一个机会,去为病人生命和社区带来有意义的影响。 刘泽星对同学们说:医学建基于仁心、同理心和专业,而这些价值将为你在复杂多变的医疗领域中领航。“作为医护专才,我们将与成千上万的病人相遇,各人皆有其独一无二的故事与挣扎。作为未来医者,你的责任将超越医院的墙壁。你要明白照顾患者并不止于诊断和治疗。事实上,正是与他们个人经历的联系,才使我们的工作意义非凡。”(贺春兰)

人生的旅程与跑马拉松其实十分相似,会经历高山低谷,沿途亦有明媚风光;只要不轻言放弃,坚定地向着目标前行,就一定可以到达终点。

——刘泽星

国家近年来大力倡导健康生活理念,各项体育运动在全国多地兴起,马拉松也成为其中非常受欢迎的一项。很多同事和朋友都知道我喜欢长跑,也曾参加过不少马拉松比赛,当中包括获得国际田联精英白金标路跑赛事认证的厦门马拉松。当日的比赛成绩已淡忘,却犹然记得沿着厦门景色宜人的海岸线,坚持跑向终点的美妙过程。人生的旅程与跑马拉松其实十分相似,会经历高山低谷,沿途亦有明媚风光;只要不轻言放弃,坚定地向着目标前行,就一定可以到达终点。

“输在起跑线上”:贫困家庭

我的人生故事,放在今天,应该会被归为“输在起跑线上”的一类。我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有六个姐姐和三个妹妹,是家中独子。彼时,十个孩子连同父母和祖母,一家十三口蜗居在香港基层汇聚的深水埗地区。因为居住环境狭小,往往白天吃饭用的桌子,晚上就变成我的床铺。父母早年在家楼下的工厂工作以维持生计,常常为了供我们读书而不断延长工作时间,只为能多赚一些钱,有时甚至要求助于亲戚。但父母那一辈人,无论多么艰辛都从无怨言,为了保护我们更是只报喜不报忧。但有一次,我无意间听到父亲向亲戚诉苦,方知他们有多么不容易。但为了不让父亲更加担忧,我就假装什么也不知道。有时忆起这些往事,仍不免唏嘘,但必须承认这般经历与过往激励了我唯有努力读书,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方可报答父母的恩情。

与医学结缘:戏剧一刻

高中时期我的成绩并不是特别出众,对于自己的人生方向或是事业也没有太明确的目标,只希望一切可以顺其自然。用今天的话说,大概就是比较“佛系”。直到看见三姐和要好的同学纷纷赴外地求学,我也产生了赴英求学的想法。

预科期间,我对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那个年代还没有留学顾问,凡事必须亲力亲为。我也曾考虑过修读工程学或是牙科,但最终还是感觉医科出路较好,于是打算报考苏格兰邓迪大学医学院。那时我的英文程度其实不够理想,加之英国的医学院校录取海外学生的比例也较低,所以我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

有一天,我接到邓迪大学的电话,邀请我参加面试并参观校园。为了节省旅费,我搭乘凌晨两点的夜间班车,心情既紧张又兴奋,几乎彻夜未眠。当我终于抵达面试地点后,职员却告诉我:“对不起,其实你不应该来的。”那一瞬间,真称得上是我人生的至暗时刻。大脑空白了几秒钟后,才得知原来是校方弄错了,我并非候选人。唯一幸运的是校方还是让我留下来参加了校园导赏。参观期间,我尽量将刚才的晴天霹雳抛在脑后,也尽量沉着地与教职员交流对谈,灵活应变,将我学医的抱负和热情表达出来。不承想,几个星期后,竟然真的收到了邓迪大学的录取通知!我也由此阴差阳错地与医学结缘。

又一机缘巧合:选择冷门专业

在邓迪就读医科及医学博士的几年间,对我来说也如参加了一场全程马拉松。起初必须先了解自己的能力,因而制定并执行循序渐进的训练计划。幸运的是我还遇到了好的教练,让我得到全面、充分的训练之余,更是全程鼓励与关怀,令我可以愉快地完成学业。

我毕业的时候,与大多数年轻人一样面临着就业的抉择。当我在专修儿科或是心脏科之间犹豫不决之时,我的良师却给了我一个拓展新天地的机会——那便是风湿病学的研究。在当时,风湿病学只是一个刚起步不久的“冷门”亚专科,也几乎没有药物可以提供有效治疗,因此鲜有人愿意加入风湿病的研究及临床工作。我起初也有些不知所措,思量再三,最终还是决定拥抱未知,接受挑战。这又一个机缘,恰也奠定了我往后几十年的路。

与这个“冷门”结缘后,我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医生与病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关系,以及对病人表现出关怀是何等重要,正如我在接受医科培训期间得到良师的照顾那般。所以,尽管当时可为病人提供的治疗有限,我们会用心与他们沟通,聆听他们的心声,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痛苦有人明白。这些经历也让我体悟到,“治病”与“治愈”虽只是一字之差,却有根本之别﹕治病所见是病,而治愈在乎的是人。

在耳顺之年回顾来时路,似乎有些“说来容易”之嫌,尤其当今社会瞬息万变,青年人遇到的困难更加繁复。但无论如何,我仍希望勉励青年朋友尽力而为,不要轻言放弃。人生这条马拉松赛道,既不会一帆风顺,也不会永远荆棘满途。处身逆境时,与其钻牛角尖,不如暂时放慢脚步,尽量保持沉着、乐观的态度,让自己稍作休息再出发,自会事半功倍。即使有时结果不如预期,至少也尽己所能,俯仰无愧。

薪火相传:培育明日仁医

1992年,我再次得到良师引荐,加入港大医学院。能够回到我土生土长的地方,服务香港与国家,我自是非常自豪。虽说选择风湿科及任职医学院皆属因缘际会,但我希望青年人能够明白即使有时前路方向未定也不要感到迷惘,有时随缘而行,也可以有所成就。

三十多年来,无论作为大学教师、研究员或是医学院管理团队成员,我都十分高兴有很多机会接触青年人,并与他们共事。以港大医学院为例,医科这条马拉松赛道也是出了名的不容易。能跑完全程的学生,毕业后都表现出色,足以证明这条赛道的价值。随着时代变化,要吸引选手加入这条赛道,同时令他们能够顺利完赛,我们也要与时俱进,例如加强各个补给站的服务,提供更清晰的路线指示,在赛道中提供丰富的滋养等。

为此,我们于2016—2017学年起推出“增润学年”,让学生可以在三年级时,按自己的兴趣及发展目标,自行策划学习活动,包括参与海外学习交流、投身科研实习、参加社会服务等。首届经历“增润学年”的部分学生曾在2018年连同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学生一同参与“健康扶贫先导计划”。他们共同前往当时还是国家四大贫困县之一的山西永和县,探访当地居民,并为他们举办健康讲座等。学生们回来后告诉我,他们很珍视这样的交流和服务,不仅可以接触不同背景的人,更可开阔眼界,从而提升沟通技巧及同理心;更领悟到医学这条马拉松赛道虽充满挑战,但可助人为乐,是无论如何都要坚持迈向的终点。

2023-11-08 全国政协委员 刘泽星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2290.html 1 人生亦如马拉松 52,29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