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进入高速发展快车道。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作为“关键一环”与“最后一公里”,还存在能力短板与有效贯通不足,以及责任不清、分工不明、协同不够等现象,相关领域仍然呈现行业门槛低、资源投入散而低、经济效益低“三低”突出矛盾,而且国有企业废旧设备资产处置普遍面临评估难、处置难两大难点。建议:
分类夯实主体责任,系统构建清晰的产业链协同发展格局。围绕光伏、风电和储能装备领域,尽快建立健全政府、发电企业、设备制造企业、回收利用企业“四位一体”责任体系,形成协同融合的长效机制与有机责任链条。一是在报废与处置环节明确由发电企业承担首责与主责。二是在回收与再利用环节考虑由发电企业承担退役设备合规处置与绿色产品采购责任,设备生产企业承担产品绿色设计与制造责任,回收利用企业承担规范生产与安全环保责任。
尽快破除制度障碍,确保国有企业主体责任有效落地。一是聚焦评估难问题,尽快优化明确退役新能源设备残值评估方法,建立资产价值评估标准体系。二是聚焦处置难问题,加快完善退役新能源设备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
创新优化商业模式,打通回收利用“最后一公里”。一是创新定位模式,将回收利用纳入新能源现代产业体系和工业固废再生利用产业体系“双通道”,因地制宜、分类构建回收利用网络,并纳入产业发展规划布局。二是创新运营模式,将组件回收成本传导至产业链各环节。三是创新交易模式,鼓励头部企业搭建市场交易共享平台。
先期强化示范引领,打造一批规模化的典型项目。一是抓重点破局。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先行先试,聚焦“回收利用、梯次利用、材料再生”产业链关键短板,打造区域性回收利用基地和改造示范项目。二是抓生态建设。鼓励头部企业牵头,共建产业链小专项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