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慈善周刊

云南红河州政协常委熊学亮:

“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做起来就很开心”

本报记者 郭帅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1月28日   第 11 版)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冬日阳光映照下,绵延的梯田依旧绿意盎然,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清晨,红河州政协常委熊学亮早早出了门,朝着熟悉的山间小路走去。

只要有空闲,68岁的熊学亮都会习惯性地到石头坡走一走,“因为风景漂亮,照相特别好看,这里还成了我们开远市新晋的‘网红’景点,遇到节假日,很多年轻人过来‘打卡’。”熊学亮笑着说。

熊学亮口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石头坡,位于开远市城东冷水沟片区。难以想象,10年前,这里还是处处乱石遍布,一片荒凉景象。

而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源于熊学亮,他说,为了这荒山披上“绿装”,他整整奋斗了十载。

“没想到在快退休的年纪又扛起了锄头。”熊学亮至今回忆起初见石头坡时的场景依旧心痛不已,“光秃秃一片,空气也很差。在我的印象里,家乡不应该是这样的。”于是,他暗下决心,要尽己所能还家乡一片绿水青山。

2013年,58岁的熊学亮租赁(流转)了石头坡的11个废弃采石场及1000多亩荒山,带着20多个工人开始了治理石头坡的艰辛之旅。

“后来在我们的影响下,碑格乡的6位乡亲也加入了我们的队伍,一起扛着锄头上山,一点点把石头清理干净,再挖坑、插枝、浇灌。”熊学亮说:“山上石头多,土质硬,锄头都挖坏了好多把。”

自从上了石头坡,熊学亮就常年穿着一身迷彩服。“万事开头难,刚开始经常要吃住在山上。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曾经常年坐办公室的熊学亮哪吃过这般苦,但为了记忆中的家乡,他选择了坚持,“赶上暑伏天,一身汗混着土,又没条件洗澡,确实恼火。”

除了扛起锄头,他还充分利用留学时打下的理论基础,根据石头坡的气候、土质,经过科学论证和不断实验,选定了适宜的树种,又不断研究能够适应石头坡土壤、气候等生态环境的种植方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10年奋战,20多万株树木在山荒地枯的石头坡长成了林。“我们陆续种了很多名贵树种,比如金丝楠木、红椿等,长势都非常喜人。”熊学亮骄傲地说。

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身为政协常委的熊学亮紧扣石头坡生态修复治理的亲身经历,以“关于加快石漠化综合治理、建设红河秀美山川的几点建议”为题做大会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和重视。随后,他又撰写了《石漠生产业,荒山变“金山”》的调研报告,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

“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这就是我10年治理石头坡的初心,也是我作为政协委员最想鼓与呼的问题。”熊学亮曾多次表示,能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做起来就很开心。

一肩一锄,一步一印,昔日荒山已披上了绿装,但熊学亮的脚步仍未停下。“这些树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春天育苗、夏天种树、秋天修枝、冬天防火,如今依旧是熊学亮和团队的主要工作。

在致力于绿化公益事业的同时,熊学亮行善的脚步也从未停下。身为“全国敬老之星”“红河好人”“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等荣誉获得者,他连续14年为开远市90岁以上老年人举办千人“长寿宴”、连续11年为坚守岗位的农民工送百桌“年夜饭”、持续多年入户慰问96岁以上老人、持续多年扶贫济困和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作为政协委员,我希望呼吁更多人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中来,让家乡的山川更加秀美。”他说,未来希望石头坡能够发挥更大效能,让绿水青山与当地经济发展相得益彰,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2023-11-28 本报记者 郭帅 云南红河州政协常委熊学亮: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3455.html 1 “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做起来就很开心” 53,45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