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统战新闻

厚植营商环境的“法治沃土”

——来自第十五届北京民建非公经济法治研讨会上的声音

本报记者 包松娅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1月29日   第 03 版)

“北京民建非公经济法治研讨会已经连续举办了14届,从初期的探索与尝试逐步发展为一个结构完善、议题深入的经济法治论坛,已经成为一个法律理论和实务界、经济界和企业家进行理论探讨、把脉问诊和实践分享的交流平台,成为北京民建反映社情民意的建言渠道和参政议政的特色品牌。”

11月18日,以“创新驱动·法治营商·协同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五届北京民建非公经济法治研讨会暨2023京津冀协同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民建中央副主席、民建北京市委主委司马红特别提到,在京津冀三地民建组织协定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今年的论坛首次由三地民建组织共同联合主办。这是京津冀三地民建组织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挥地方民建组织合作优势,共同推动京津冀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具体举措。

与会代表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发展迈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明年将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十周年,高质量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更需要加强一体化营商环境的打造。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法治化是关键,优化营商环境必须借助和依靠全方位的法治保障,将市场化改革成果以法律规范的形式固化下来,确保营商环境的公正、透明、稳定和可预期,使各类经营主体都能放心创业发展。”司马红提出,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加强京津冀三地民建组织和会员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在产业链与创新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引导企业会员助力区域产业集群建设,积极投身京津冀协同发展,共同引领促进三地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局长杨东起从建设知识产权首善之区的角度,提出服务北京一流营商环境之策,“要积极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构建全链条协同保护体系,聚焦京津冀协同,充分发挥北京创新资源、智力资源、服务资源聚集等优势,为三地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布局等提供高质量服务。”杨东起说。

“希望中国资本市场能够真正去支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特别是有科技含量的中小民营企业。”在民建中央财政金融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看来,营商环境中,金融服务质量尤为重要。银行要控制风险,除了传统抵押方式,可以通过与数字经济、数字平台相融合,使得间接金融资金能够进入到这些企业中去。

那么在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中,如何发挥“法治”的护航力量?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河北大学副校长孟庆瑜认为,要推动京津冀优化营商环境的协同立法,进一步优化三地配套政策法规体系,因地制宜地提高三地地方立法的特色和可操作性,特别要为三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支撑和保障。

在研讨会主题演讲、圆桌对话等环节,来自京津冀三地的民建会员、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以及有关方面负责人等畅所欲言,围绕“协同发展之创新驱动”“协同发展之法治营商”,从京津冀非公经济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等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互动,凝聚了发展共识。

“研讨会是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思想方针的生动体现,必将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近5个小时的热烈交流中,创新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与会代表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但在社会各方面的重视支持下,作为民营企业家将齐心协力持续创新,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2023-11-29 本报记者 包松娅 ——来自第十五届北京民建非公经济法治研讨会上的声音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3479.html 1 厚植营商环境的“法治沃土” 53,47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