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届省政协副主席接续督办提案,或以视察形式开展‘回头看’促进落实,政协提案的办理成效已在逐步显现。”11月17日,一则《广州塔携手清远旅游集团运营北江游 助力广清深化合作》的新闻引起了广东省政协提案委专职副主任熊水龙的关注,他高兴地把这个消息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挖掘内河游轮经济潜力
广东地处南方丰水地区,航运历史文化悠久。2020年,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向省政协全会提交了《关于高质量发展内河游轮经济,培育经济发展新平台的提案》,为广东挖掘内河经济潜力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发展内河游轮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契合当前消费需求,对于我省拓展经济发展新平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港澳居民更多参与内地旅游交流,加强西江流域经济合作,培养公民海洋意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省政协委员、致公党广东省委会秘书长徐海蓉说。
该提案建议,构建游轮经济产业链,形成“内河游轮旅游休闲活动+游轮制造”经济发展模式,首先以西江黄金水道为重点编制规划,把沿江现代化城市、特色小镇、岭南古村落、自然风景、人文历史等高品质、高密度的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用“游轮旅游”这个拳头产品整合起来,以引领全域旅游产业发展。
省文化和旅游厅在提案答复中表示,要与省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农业农村厅、水利厅、交通运输厅、商务厅等相关部门积极联系,探索制订适合广东省发展内河游轮旅游的产业扶持、用水用地、航线开通等政策,争取将内河游轮旅游纳入广东省“十四五”规划中,统筹考虑培育内河游轮相关的产业发展。
2022年1月,在广东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大会发言环节,时任省政协委员葛林虎代表民革广东省委会再次发出加快发展广东省内河游轮经济的呼吁。这也是民革广东省委会向省政协全会提交的集体提案之一,提案建议高标准打造“深圳-广州-清远-韶关”“珠海-佛山-广州-肇庆-梧州”等精品航线,丰富水上旅游客运多样化产品。
在省民主党派和政协委员的持续建言下,广东省内河游轮经济迎来了新机遇。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广东进一步提出要推进万里碧道建设,抓好河流保护和生态修复,同时积极推动“碧道+水上运动”发展,探索水经济发展新模式。今年年初印发的《广东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则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及东江、西江、北江、韩江、鉴江等万里碧道滨江旅游廊道,推进水上运动基地、内河客运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碧道+文旅”产品供给,积极发展内河游轮观光和滨水度假旅游。
完善内河游轮配套设施
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和民革广东省委会提交的提案都曾提到,要加大内河游轮配套设施建设。码头、航道、游轮、水上运动项目、餐饮、民宿……均被细致考虑到。
2022年,《关于加快发展我省内河游轮经济的系列提案》被列入广东省政协主席会议督办重点提案,由时任省政协副主席林雄督办。在省政协的推动和提案办理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提案办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规划引领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统筹整合西江流域旅游资源,高质量打造旅游产品和业态。
“这件提案看似小切口,实则是个大场景。”林雄表示,广东有资源有条件发展内河游轮经济,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建议从省级层面加强统筹协调,加强省域之间的合作。
2022年,省政协还围绕“我省内河水运大通道建设”开展调研,并召开对口协商会,推动打通广东省内河航道的“堵点”,助力“黄金水道”提速增效,为发展内河游轮经济打下坚实基础。
游轮产业一直被视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黄金产业”,这是发展内河游轮经济的另一个重要支撑。今年,民革广东省委会提出《关于加强内河游轮设施建设的提案》。提案指出,由于西江(最大吨位3000t)、北江(最大吨位1000t)通航能力限制,广东的内河游轮大小受限制,必须走多样化、精致化、精品化的方向,追求自然风光与城市特色之间深度融合。提案建议,推进现有内河游轮提档升级,组建内河游轮联盟,打造集“吃、住、行、游、娱、购”于一体的内河游轮信息平台。
该提案被纳入2023年省政协主席会议督办重点提案,由省政协副主席温国辉负责督办,部分建议已被有关部门采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提案主办单位省交通运输厅指出,目前,广东已逐步形成以广州、深圳、珠海为核心,佛山、中山、东莞、江门、肇庆等市为支撑的船舶产业发展格局。
温国辉表示,要充分认识加强内河游轮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立足“十四五”规划,结合各地资源禀赋,科学布局,推动内河游轮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更大进展。要坚持安全生产从源头抓起,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内河游轮设施建设,强化管理和运行发展机制,保证内河旅游产业良性发展。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探索推动内河旅游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发展,提高内河旅游品质,丰富旅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