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在线

“请把这十分钟还给孩子”

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课间十分钟背后是学校文化、是舆论评说、是社会保障

本报记者 朱英杰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1月29日   第 11 版)

近期,社会各方围绕“课间十分钟”话题产生热烈讨论。记者在走访北京小学金中都分校时,曾与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开展了一个半小时左右的对话。对话期间,恰经历了两个“课间十分钟”。在这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记者和李校长在走廊尽头的校长办公室内,仍然能清晰地感知到学生们在课间的嬉笑打闹、阳光活泼。

随即,记者围绕小学为何要格外关注“课间十分钟”以及孩子的“课间十分钟”为什么在部分学校被“剥夺”等问题,与李明新校长展开了对话。

“这本来不应该是一个问题,现在却成了问题。”李明新校长开门见山,“北京小学从未曾出现过限制学生课间十分钟自由活动的要求。”因此,听闻一些学校对学生课间十分钟的各项活动严格要求时,李明新校长感到些许吃惊。

“但仔细想想,哪个校长和老师不想让孩子课间能好好跑一跑、闹一闹?”基于一些学校不敢让“课间十分钟”自由开展的问题,李明新校长一针见血地发问。

“这本质上是社会问题的折射。课间十分钟,学生出现磕磕碰碰的情况是难免的。但在这个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如果家长不能理性对待问题、教育管理单位的职能缺失、社会舆论无法公平评说,学校也便很难独自面对系列问题及相关重压。”在李明新校长看来,在学校履行好对学生安全监管的职责和教育的基础上,谁来给学校的学生安全保障问题做后盾,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命题。“课间十分钟的缺失,原因之一在于学校对学生安全承担着过大的责任压力,以至于部分学校不得不放弃这课间十分钟的自由,以避免无法解决的冲突。”

与此同时,课间十分钟到底会是自由的还是拘谨的,在李明新校长看来,还在于社会各界如何看待学校的秩序、学校的文化等问题。

督导评价是引导学校健康发展的风向标。然而,在一线的督导工作中,有时会出现以“是否安静”为评价标准的引导方向偏差问题。“在视察学校时有时会有人说‘这个学校很好,很有秩序、很安静。’而我在想,对于一个小学而言,这是否是一个好学校应该的状态?”

“就像我们成年人在一定时间的辛苦工作后,也会选择伸伸腰、喝喝水、聊聊天一样,这是我们的放松方式。而对于孩子而言,在楼道里偶尔传出一些笑声或者跑步声是很正常的,这是他们放松的方式,这是儿童在活动中的正常表现。如果因为一个学校安静而评价这个学校就是好的,我想那肯定没有真正地做到尊重学生主体性,更没有从小学生实际出发看问题。”

“我们追求的标准不应是安静与否,而应该是儿童自由的、生动的校园生活。”李明新校长表示,不论如何北京小学要一直坚守住属于孩子们的宝贵课间十分钟。“如果孩子们在课间自由活动过程中有危险,我们可以引导他、制止他,保护他们不要受伤,而不是一味地去批评学生、批评教师,导致老师们忧心忡忡,孩子们失去自由。”

“小学生就是要生动活泼、生龙活虎。你不要怕他们有笑声、有歌声,不要怕他们去校园有跑有跳、有玩有闹的。这才是儿童,这才是校园应该有的样子。教育者的责任,不应该是剥夺,而是更好地维护儿童享受这种活动的权利。”采访临近尾声时,李明新校长再次语重心长地表达了对校园生动氛围维护、对孩子自由探索保护的期盼与祝愿。

2023-11-29 本报记者 朱英杰 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课间十分钟背后是学校文化、是舆论评说、是社会保障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3514.html 1 “请把这十分钟还给孩子” 53,51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