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河南省政协召开专家协商会,围绕“强化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深度协商,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环保专家、知名学者以及各厅局委相关负责人与会。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环保专家、知名学者通过调研针对河南省下一步如何改善空气质量、强化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的建言献策引发热议。
“当前河南省强化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面临的短板是,‘十四五’以来,全省PM2.5浓度总体下降,2022年PM2.5浓度为48微克/立方米,比2020年的53微克/立方米进一步降低,但相比2021年的45微克/立方米有所反弹。基于模型测算,实现上述目标,一次PM2.5、二氧化硫和氮氢化物减排比例需达到27%、26%和20%以上。但2020—2022年,全省工业源一次PM2.5、二氧化硫和氮氢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10%、9%和6%,仍需进一步加大减排力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胡京南针对调研情况通过远程视频提出了自己的判断,并引起现场热议。
“目前河南省臭氧污染风险加大,显著影响优良天比例,呈现PM2.5和臭氧(O_3)双高。必须对我省工业源石油化工、煤化工、有色金属制品制造、化学原料制品、橡胶塑料等和交通运输上,实施能源清洁化和替代工程;构建绿色低碳的新型能源体系,坚持车、油、路、企统筹,努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大发展,实现降碳减污协同增效。”河南省人大代表、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张瑞芹对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要科学评价体系,突出重点任务,聚焦协同控制,对企业加大正向扶持、建立反向倒逼制度,严格落实各项政策与制度,有效推进精准治污,激励引导企业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省政协委员、河南省开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王晓东的建议引起现场的共鸣。
“受气象条件影响,近两年污染带逐步南移,逐步呈现出以河南为中心的污染趋势,我省空气质量改善形势严峻。”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王莹向与会者介绍说,当前河南PM2.5和臭氧控制仍然面临空气质量改善形势压力巨大、自然条件非常不利、结构性污染问题严重、臭氧污染风险逐年加大等问题。“下一步,我省将强力推动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改善淘汰落后煤电机,关停退出落后、低效产能装备,完成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实施清洁取暖,推广新能源汽车,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严格落实建筑工地‘六个百分之百’防治措施,全省全域范围内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垃圾,实施烟花爆竹禁燃、禁售、禁放政策,控制‘双节’烟花爆竹燃放影响的大面积‘跨年霾’;立体化、全方位、多角度实时监测监控偷排漏排、超标排放的企业”,王莹表示。
为筹备好此次专家协商会,河南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建由省内外有关环保专家和省直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的调研组,选定河北石家庄、保定和省内安阳、濮阳进行实地调研,并向省直有关单位和河北石家庄、四川成都及省内郑州、新乡、焦作、鹤壁等省辖市开展书面调研,多次研讨交流,分析症结根源,提出对策建议。“我们将坚持常态化,加大力度持续督促政府有关部门对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河南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贾宏伟表示。
会上,河南省发改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环保专家、知名学者提出的意见建议作了针对性很强的交流回应。“强化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是省政协党组2023年工作要点和协商计划的重要安排。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深化协商议政,抓好民主监督,广泛凝聚共识,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的转型发展,联防联控、形成强大合力打好蓝天保卫战,为建设美丽河南贡献政协力量”,省政协副主席霍金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