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政协新闻

“粮田”如何变“良田”?

重庆巴南区政协专题协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通讯员 陈卓 旷灵芝 记者 凌云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2月01日   第 04 版)

本报讯(通讯员 陈卓 旷灵芝 记者 凌云)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近日,重庆市巴南区政协举行主席会议,专题协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会前,区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前往东温泉镇小桥村,实地察看了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详细了解当地在农田用地规划、建后管护利用、设施配套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巴南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区已建成及正在建设的高标准农田达27.29万亩,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亩产量将增加50公斤以上。但目前高标准农田的综合效益依然不高,仍存在耕地抗灾能力不强、田块细碎化、种粮收益偏低等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区政协委员张夏兰建议,结合当地具体农业发展需求以及耕地资源分布现状,加强各部门间协作,制定整体规划;在大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加强施工过程监管力度,以减少对农田耕作层的破坏。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直接受益主体是广大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区政协委员林润秋建议,培育好部分成熟的种植大户和有特色的农业品牌,以此吸引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到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来,同时加强建设后期的管理维护,建设“宜机宜耕、能排能灌、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

区政协副主席周正认为,应探索数字化为高标准农田赋能,以科学技术运用为高标准农田挖潜增效,建立包括地力检测、适种分析、耕作管理等内容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并结合当地情况,尊重农民意愿、提高科技含量,以增加种粮收益、提高农民耕种积极性。

“一定要把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期‘运管关’。”区政协副主席李伟接过话题,建议建立健全多方参与、责任明确、协调顺畅、保障有力的高标准农田管护机制,努力做到“建成一亩、管好一亩、见效一亩”,同时推进“农业+”模式,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探索出一条粮食种植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规模化生产经营模式。

区政协副主席彭朝友提出,要科学规划、抢抓时机、打造特色亮点,真正让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要用好政策支持、资金保障、科技支撑以及各方社会力量,形成共管合力,推动智能化管理,提升管护效能,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一条条有针对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为巴南区农业农村委提供了新思路。相关负责人现场回应表示,将探索实施“施工+运营”模式,按照“投、建、用、管、还”一体谋划、一体推进的思路,保障高标准农田的高质量建设运营,同时持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整合各类农业补助资金,降低高标准农田运营成本。

2023-12-01 通讯员 陈卓 旷灵芝 记者 凌云 重庆巴南区政协专题协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3613.html 1 “粮田”如何变“良田”? 53,61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