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关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

本报记者 吕巍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2月01日   第 08 版)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面对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

传统国际关系理论越来越难以解释今天的世界、无法破解人类面临的困局,国强必霸、崇尚实力、零和博弈等思维越来越不符合时代前进的方向。人类社会亟须符合时代特征、顺应历史潮流的新理念。

10年前,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目的就是回答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把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10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断丰富发展。

从习近平主席2013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提出,到2015年在第70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五位一体”总体框架,再到2017年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提出建设“五个世界”总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内涵不断深化拓展,日益深入人心。

“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认识到,从本国优先的角度来看,世界是窄小拥挤的,时时都是风险和竞争。而从命运与共的角度看,世界是宽广博大的,处处都有机遇和合作。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可阻挡,各国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的愿望不可阻挡。”外交部部长助理农融表示。

10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稳步推进。

上个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习近平主席在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回顾10年成就,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为“一带一路”明确了新的方向,开辟了新的愿景,注入了新的动力。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成果惠及150多个国家,开拓出一条通向共同发展的合作之路、机遇之路、繁荣之路,成为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埃及对外贸易和工业部首席经济学家希沙姆·阿布巴卡尔如是说。

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从发展、安全、文明三个维度提出合作主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有力支撑,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中国方案。

不仅如此,面对肆虐的新冠疫情,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面对混乱失序的网络空间治理,中国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面对核安全全球治理的根本性问题,中国提出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面对日益复杂的海上问题,中国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挑战,中国先后提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等。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根基,这个根基让我们能够塑造一条更好的前进道路。我们要加强全球治理,建立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我们要加强现有的机制,创造新的机制,让它更加有效、有韧性;我们要为所有人共同的福祉而努力,解决不平等的发展缺失。”新开发银行行长、巴西前总统迪尔玛·罗塞夫表示。

正如许多与会人士所说,只要国际社会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多边主义,走团结之路,世界各国人民就一定能够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

2023-12-01 本报记者 吕巍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3639.html 1 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 53,63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