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关注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实现互利共赢的善举良策

本报记者 吕巍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2月01日   第 08 版)

论坛期间,“一带一路”倡议被频繁提及和“点赞”。

“中国在中东地区对600多个‘一带一路’项目的投资规模已经达到4000亿美元,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包括沙特、科威特等国,这也让其他的海湾经济体越来越坚信中国能够引领他们实现发展。”巴基斯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所执行主任哈立德·泰穆尔·阿克拉姆说。

“感谢‘一带一路’倡议。现在非洲大陆的状况得以改善,非洲的话语权更加强大了,也更加有影响力了。非洲大陆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建设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跟随者。”埃及对外贸易和工业部首席经济学家希沙姆·阿布巴卡尔表示。

“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机遇和成果属于世界。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10年来,一条条“幸福路”、一座座“连心桥”、一片片“发展带”在共建国家不断涌现,菌草、水井、杂交水稻等“小而美、见效快、惠民生”项目扎实推进,不断增进共建国家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中老铁路、中欧班列、雅万高铁、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中巴经济走廊……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已经深入人心,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以及新领域合作取得显著进展。

“10年实践证明,共建‘一带一路’顺潮流、得人心、惠民生、利天下,崇尚的是互利共赢,践行的是互联互通,谋求的是共同发展,汇聚着人类最大公约数,是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幸福之路,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符合各方共同利益,已成为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现代化的人间正道。”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会长林松添表示。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联合国3/4成员国代表同聚北京,共同发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强音,标志着共建“一带一路”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迎来了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国际合作的下一个金色10年。

“‘一带一路’是惠及世界人民的希望之路。我们将继续与合作伙伴一道实施这些倡议,并且确保这些重大倡议能够使世界各国特别是亚洲各国受益。”柬埔寨国务大臣吴波烈表示。

“我们将认真落实‘八项行动’,持续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经贸合作,推进贸易畅通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扩大同各国的利益汇合点,拓展对外开放合作空间。完善多、双边经贸合作机制,深入开展区域合作,提升地区间互联互通水平。”商务部副部长郭婷婷表示。

在林松添看来,要全面落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特别是习近平主席就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出的重要理念、重要原则、目标任务和八大行动,就要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加强对话和发展战略对接,鼓励商签更多双边投资保护和自由贸易协定。就要坚持节约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培训等民生项目,优先开展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和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就要统筹推进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等“硬联通”和规则标准运营等“软联通”,加强文明对话与人文交流。

“中国历来言必信,行必果。我们将以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世界各国共同现代化,共建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林松添表示。

2023-12-01 本报记者 吕巍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3641.html 1 实现互利共赢的善举良策 53,64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