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关注

文明交流互鉴:

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历史规律

本报记者 朱英杰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2月01日   第 08 版)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文化的丰富性、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传承创新、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全人类应对共同挑战、共创美好未来的坚实保障。

一切文明成果都应当值得尊重、值得珍惜。这是历史的启示,更是现实的要求、未来的呼唤。这也是各国、各民族开展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

习近平主席曾多次向世界传递友好信念,“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中国的友好被世界各国友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论坛现场,各地区代表纷纷表达对中国友好交流、平等对话、互相尊重的认可与感谢。

他们中,有共同经历数千年文明交流史的欧洲伙伴——

“中欧文明之间的交往源远流长且硕果累累,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意义非凡的。数千年来,丝绸之路曾是连接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主要通道。”希腊学者乔治·克里斯塔克斯表示,中国促进了国际合作,并且一直在认真努力地树立和维护一个合作、友好和负责任的国际形象。他期待中国和欧洲能继续加强文化交流,实现共同发展。

有远隔重洋却互敬互爱的非洲同伴——

“中国选择了发展繁荣和团结的道路,选择了帮助各国人民建设更美好的生活。我们要感谢中国政府与中国人民,我们也将一如既往与中国一同为建设一个更加公正、更加繁荣以及命运与共的新世界而努力。”埃及对外贸易和工业部首席经济学家希沙姆·阿布巴卡尔言辞真挚地表示。

更有同在亚洲大陆上的友好邻邦——

“我们特别认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主张‘文明之间应当深入交流对话,以包容互鉴推动人类共同进步’的全球文明倡议。”在柬埔寨国务大臣吴波烈看来,本着开放和理解的精神,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互联互通至关重要,有助于增进对共同愿望和分歧的认识。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不论来自何方,各国家地区人民坚持并传承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的追求相通。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在加速演进,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在深入发展,各国的关联度、依存度达到了新的高度。”全国政协常委、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李群对各地区友人所谈及的中国担当予以回应。“全球文明倡议强调共同倡导和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弘扬全人类的共同价值,重视文明的传承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这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之后中国提出的又一个重要的国际公共产品,它们都深刻回答了文明发展演进的本质要求、正确的道路、重要的动力和前进的方向,彰显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文明观、务实的行动力。”

“国际传播是文明交流互鉴不可分离的推进器,文明交流需要传播,国际传播促进人类文明互鉴、进步发展。面对新形势,要进一步深化国际传播、加强文明对话,更好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郭卫民强调要挖掘文明内涵、广泛开展交流、用好数字技术、注重话语方式,在各国的共同参与与行动中,利用好文明交流互鉴这一人类社会演进的基本规律,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2023-12-01 本报记者 朱英杰 文明交流互鉴: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3643.html 1 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历史规律 53,64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