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休闲周刊

《红娘》戏后品《西厢》

一出大戏几多思考

本报记者 李寅峰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2月01日   第 10 版)

谢幕后台上台下的热烈互动

“叫张生隐藏在棋盘之下/我步步行来你步步爬/放大胆忍气吞声休害怕/跟随小红娘你就能见到她……”

11月24日,临近夜晚22点,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中依然热情洋溢,叫好声此起彼伏。戏已落幕,余音不止,观众依然不愿离去。84岁高龄的著名导演、京剧艺术大师荀慧生的长孙荀皓先生受邀登台,在他倡议下,台上的演员与台下的观众再一次齐唱剧中经典片段《叫张生》,才算把热烈的一晚画上圆满的句号。

是日,由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张佳春领衔的经典剧目《红娘》于梅兰芳大剧院上演,献礼梅兰芳大剧院十六周年庆典,也为新老观众带来一场京剧艺术盛宴。

“坦白说,我不是戏迷,但想着《西厢记》是古典名著,取材于其中的《红娘》是名戏,就慕名而来。看后真的挺感慨,超出我的预期。”散场后的舞台前,观众邢韵有感而发,“一来剧情吸引人,还原了《西厢记》的精彩内容;二来演员表演到位,红娘的聪明善良、泼辣诙谐、正义勇敢在每一句唱词、每一个动作甚至眼神中传递出来。”

与邢韵不同的是,七旬之龄的山东人孙老伯是位传统老戏迷,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他几乎全程跟着哼唱下来,唱到激动处,身体前倾,恨不得也做出表演动作。“演员是荀派的传承人,行云流水一样的唱腔、俏丽多姿的表情、圆润爽朗的念白都很好地结合起来,很打动人。”孙老伯说,“真的精彩!”

说起这出戏,红娘的扮演者张佳春格外有感情。今年4月,第31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揭晓,她正是凭借京剧《红娘》荣获“白玉兰”主角奖。

“这出戏融‘唱、念、做、舞’于一体,需要表演灵动,展现‘愿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景。”张佳春说,为了更好地把握红娘重情重义、聪明伶俐、敢作敢为的特性,她在演绎时努力揣摩红娘的内心世界,以将这一角色的丰富梯度呈现出来。而观众们热情的回应,是她最大的幸福。

一出好戏,带给演员幸福感,带给观众不同的收获。许多观众更在看戏的过程中关注到传统曲目的创新发展,并为其加油鼓劲。

“老戏新唱,折服于国粹的魅力。‘培根铸魂’,唱念做打一招一式皆见真功;‘守正创新’,言谈举止一颦一笑与时俱进。传统与现代和合共生,在笑声中看完全场,意犹未尽,着实震撼。”网友“小小徐”如此留言。

“我能感受得到,这出戏为了适应新一代观众的欣赏需求做了一些创新。整场下来,原不懂京剧的我完全听懂了,而且感到非常有趣!”邢韵说。

第一次买票进剧院听戏的年轻人思凡本来很遗憾自己的位置偏,但转眼又庆幸自己的“偏角度”可以清晰地看到乐队,“被深深地种草(折服)”。此外,她也非常喜欢改良后的戏服,形容为“像精致切割的钻石一样闪耀”,华美而时尚。

“90后”的李小诺是位戏曲爱好者,大幕落下,她意犹未尽。但她也同时提出自己的思考:“这样优秀的传统剧目,怎样才能吸引更多的‘90后’‘00后’走入剧场?是否可以结合现代青年人的喜好,参考电影的风格尝试调整叙事风格,或许会更加锦上添花?”

带着女儿来看戏的“80后”妈妈伊祎表示,《红娘》的主题本身具有时代性,敢于斗争、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红娘,演员的精彩演绎凸显了红娘身上的时代性,足以激励年轻观众。她建议在音乐等艺术表现形式上再进行一些大胆创新。

另外一位李姓中年观众表示,自己不仅感动于演员的精湛演出,也感动于观众的热情。“散场后那么多人不愿意离开,都在台前鼓掌叫好,说明传统戏曲依然有巨大的吸引力。”他表示,“现在年轻人看《西厢记》《窦娥冤》等古典文学原著的少了,又少有相关影视作品,而戏曲正是这些作品的原生态表现形式。希望能够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年轻人通过传统戏曲艺术来感受古典文学名著的魅力。”

链接:

《红娘》是荀派传统剧目,取材于元杂剧《西厢记》。该剧讲述了在红娘的帮助下,张君瑞(张生)与崔莺莺经历一波三折最终圆满的爱情故事:唐元贞年间,洛阳张君瑞赴试途中,入居古刹普救寺,与故相崔珏的女儿崔莺莺一见钟情。后驻军孙飞虎兵变围寺,强索莺莺为妻。危难之时,莺莺之母崔夫人许诺,能退兵者将莺莺许配为妻。张君瑞引兵解围,却遭遇崔夫人悔约。红娘在其间各种争取,为张生与莺莺穿针引线,最终说服老夫人,促成崔张爱情。

2023-12-01 本报记者 李寅峰 《红娘》戏后品《西厢》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3649.html 1 一出大戏几多思考 53,64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