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在线

今天,你emo了吗

——学生心理健康亟待关注、提升

熊红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2月06日   第 11 版)

最近,看到演员陈佩斯与其儿子陈大年制作播出的一个短视频,主要内容是,陈佩斯看到陈大年闷闷不乐,问道,“你emo了吗?”陈大年答道,“是的,被单位老板批评了。”陈佩斯安慰他,“老板给你开工资批评你也正常啊。”以笔者视角来看,这个短视频以“emo了吗”开头,以父子对话的小品形式,讲了一个关于认识emo、应对emo、化解emo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小故事。

emo是一个近年来出现的网络流行语。原本指的是emotional hardcore(情绪硬核)这种音乐流派,一种情绪化的音乐风格,但到了互联网世界里,被网友们衍生出“丧”“忧郁”“伤感”等多重含义。也有网友将“emo”解释为英文emotional(情感的,情绪激动的)的缩写。在悲伤的基调下,一切的情绪不稳定皆可称为“emo”,泛指情绪化或不开心等负面情绪。

2021-2022年,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心理健康风险上升为全球十大风险之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该报告基于近20万人次的调查,通过综合分析呈现了当前我国多个人群的心理健康基本特征。青少年、老年人、中小学教师和心理咨询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素养达标率分别为6.4%、7.6%、15.8%和50.7%;大学生抑郁平均分为6.02分,本科生轻度和重度抑郁风险占24.17%。青少年群体抑郁风险高于成年群体,大学生特别是本科生群体的抑郁风险突出。

大量研究表明,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压力急剧增长,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各国普遍关注和重视。其中的“双十四”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即:大约一半的心理障碍首次发生在14岁以前,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10-19岁的青少年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且其中很多并未得到发现和治疗。所以针对这些特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及早发现、干预和治疗,十分有必要。据我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表明,今年9月,德国启动“心理健康教练”计划,打出“讲实话、做益事”的口号,将有关专家安排到初中及以上等级学校,将预防性服务引入学校,鼓励儿童和青少年在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要寻求帮助以及告诉他们如何获得这种帮助。针对2022年度日本中小学生的自杀总数创下历史新高的严峻问题,日本将在全国的小学和初中推行基于一人一台终端设备的“心理健康观察”并为此新增6亿日元的财政预算。

应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之策在于切实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通过心理健康素养的提高,帮助学生维护、促进、改善自身的心理状况,才能有效维护和促进身边人的心理健康。《蓝皮书》指出,心理健康素养是指人们综合运用心理健康知识、技能和态度,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的能力。主要包括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意识、心理健康信息获取、积极心态、心理疾病识别、专业求助态度和克服病耻感等方面。居民心理健康素养已成为我国实现“健康中国”目标的一项政策性指标,到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应提升到30%。而根据《蓝皮书》的调查显示,2021-2022年度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总体上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总达标率为6.4%,其中,心理健康知识水平随着学段升高呈现显著提升的趋势,但积极心态随着学段升高却降低了,小学、初中、高中得分分别为:10.85±1.87、10.17±2.03、9.77±1.91,学业压力是重要影响因素。积极心态作为积极心理健康素养的主要成分,指面对困境时保持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呈直接的正相关。

今天我emo了,怎么办?多学学心理健康知识,放松心情,摆正心态,寻求帮助,emo就会像风一样消失,人生的每一分钟都是崭新的。《蓝皮书》表明,中小学教师总体抑郁风险低于普通人群,这与教师职前职后关于心理健康知识、信息素养等训练密切相关,具备了超出普通人群的心理健康素养,为我们教师面对繁重的职业压力提供了心理保护和心理支持。在全面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同时,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加强协同创新,着力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和不懈奋斗、荣辱不惊、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使每一个学生面对学习、人际、婚恋等各种困境或者危机时刻,能够自我疗愈、健康成长。

(作者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2023-12-06 熊红 ——学生心理健康亟待关注、提升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3877.html 1 今天,你emo了吗 53,87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