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今年1—10月,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市经新通道进出口货值近5000亿元,同比增长23%;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运输货物突破70万标箱,同比增长15%。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已覆盖我国中西部18个省区市,货物流向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的300多个港口。
“西部陆海新通道已成为中国西部地区货物出海出边的主通道和RCEP框架下连接中国与东盟地区最快速、最便捷的通道,为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深入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7日召开的全国政协“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原副部长王炳南介绍说,自2019年颁布《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及2021年实施《“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以来,沿线省(区、市)以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为契机,有机衔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现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互动,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新引擎。
同时,王炳南也表示,随着通道建设实施,推进中出现了新情况,如,顶层设计需要进一步优化,不同层级协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数字化绿色化水平不高,通道与产业、贸易等融合发展不足,公共服务平台急需共建共享等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海关总署原副署长胡伟也发现融合发展不足的问题。以口岸通关为例,胡伟给出这样一组数据,目前,沿线“13+2”省(区、市)共有对外开放口岸105个,其中航空、水运、铁路、公路口岸分别有31个、16个,7个和51个,部分口岸基础设施难以满足跨境物流发展需要,如陆海衔接关键节点的北部湾港转运能力不足,外贸集装箱直航航线偏少。同时,跨境物流通关效能需要进一步提升,沿线缺少统一的公共数据平台,相关数据交换共享存在障碍,特别是铁路、港务、海关等之间互联互通不够,影响通关时效。“就口岸营商环境而言,沿线地区间存在线路、货源等同质化和无序竞争情况,个别口岸有优先保障本地货物通行、对外地货物设限等现象,需要进一步优化。”胡伟补充道。
那么,如何破解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堵点”问题?胡伟建议,加大沿线口岸基础设施投入,为提高跨境物流通关效率提供支持,加快“智慧口岸”建设,将具备条件的口岸纳入建设试点,大力推进口岸设施智能化、信息系统集约化,提升口岸运行效率;完善口岸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在国家层面制定海关、海事、铁路、港口、航运等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技术标准体系,推进跨部门信息开放共享,助力增强跨境通关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降低企业通关成本,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通道物流服务减税降费,规范发展秩序。如,扩大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范围,覆盖重庆、成都、郑州等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实施以来,许多重要节点项目有了新要求,出现了新情况,因此现阶段需要进一步优化西部陆海新通道顶层设计,开展《“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修编工作。”针对当前建设中面临的具体问题,王炳南建议,加快开工建设黄桶至百色铁路,补齐西线通道短板;推进川黔、黔桂铁路增建二线,扩能中线通道;支持南宁至衡阳等高铁纳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促进东线通道更加完善等;同时,强化省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统筹协调作用,提升经常化协调效能,建议由一年一次会议频率提高到半年一次会议,及时解决通道建设中的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重大问题,形成通道建设合力。
“此外,还应共建共享现代服务平台,发挥重庆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作用,推动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跨区域综合运营平台共建模式,提高平台运营效率。”王炳南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