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政协新闻

一年工雕十年鼓 百年人传千年技

——云南临沧市临翔区政协助解象脚鼓制作技艺传承困境小记

本报记者 吕金平 通讯员 杨丽娅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2月12日   第 07 版)

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象脚鼓制作技艺传承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蕴含着深厚的傣族文化内涵。近年来,随着文旅融合发展、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象脚鼓适用范围逐渐扩大,广受社会各界好评,成为傣族群众不可缺少的文化艺术综合体。

2011年,临翔区“傣族象脚鼓手工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2013年5月,忙畔街道青华社区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象脚鼓文化之乡”;2018年,青华社区村民俸传诗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成为临翔区唯一一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然而,临翔区象脚鼓制作技艺在获得国字号招牌的同时,却面临着制作技艺失传的困境。2022年初,临翔区政协委员康传菊走进了俸传诗家中调研。当时,81岁高龄的俸传诗老人已失聪,视力下降,已不能灵活地制作象脚鼓,只能进行技术指导。俸传诗的两个女儿已加入象脚鼓制作技艺的传承队伍中,家中摆放着她们正在制作的几个小鼓,准备用于参加临翔区组织的中国文化和非遗活动展览。

虽然家中墙壁上挂有醒目的“国家非遗传承人俸传诗傣族象脚鼓制作传承活动”红色布标,但象脚鼓的制作条件却非常简陋:几根简单的木头支撑起临时搭建的简易棚子,制作象脚鼓的木材和工具简单堆放在一起,十分拥挤。

“俸传诗老人家境一般,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来改造制作场所,象脚鼓制作原材料稀缺、工艺复杂、耗时费力、市场狭窄,且利润微薄,如果没有持续的政策支持,技艺有断代失传的危险。临翔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也将名不副实。”康传菊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为破解象脚鼓保护和传承难题,在2022年召开的临翔区政协五届一次会议期间,康传菊等几名委员联名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象脚鼓和象脚鼓舞”传承的提案》。同年6月,临翔区政协文史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向临翔区委上报了《关于尽快抢救临翔区唯一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的建议》的社情民意信息专报。

该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专报提交后,得到了临翔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领导批示:“由区政府一名副区长牵头,区文化和旅游局负责,区财政局配合,研究细化具体工作措施,并组织抓好各项工作贯彻落实,工作情况适时报区委办、区政协办。”

临翔区政协主席孔继勇、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梁晓华高度重视,分别率队深入忙畔街道青华社区,对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进行调研,针对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提出了意见建议,帮助解决生产用房问题。

临翔区文化和旅游局迅速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具体牵头领导和办理人员,着力从发挥传习所功能、加强组织培训、保护开发协调并重等方面下功夫,制定办理措施并抓好落实,扎实推动“象脚鼓和象脚鼓舞”传承工作。

2022年,临翔区对6个傣族村寨举办6期“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培训班;在保护开发协调并重、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方面,通过拓展“旅游+”模式,充分利用抖音、直播、淘宝电商等网络及媒体平台打开产品销路,不断提高传承人收入,带动项目良性循环;由忙畔街道出资,在青华社区内改造一处集体用房,用于象脚鼓制作生产用房,供集体使用;区文化和旅游局在忙畔街道玉龙花园电商街协调提供40平方米门面,供传承人展示象脚鼓,并向传承人购买象脚鼓,用于临翔区6个傣族村寨使用及展示。

如今,走进青华社区,可以看到社区一处集体用房已被重新改造成为建筑面积约为100平方米的“象脚鼓制作技艺展厅”,展厅干净明亮,具备象脚鼓制作、培训、展示、参观等多元功能。

“在政协委员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的助推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挂牌保护,‘一年工雕十年鼓,百年人传千年技’的佳话正在临沧大地流传。”康传菊说。

2023-12-12 本报记者 吕金平 通讯员 杨丽娅 ——云南临沧市临翔区政协助解象脚鼓制作技艺传承困境小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4143.html 1 一年工雕十年鼓 百年人传千年技 54,14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