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民营周刊

宁夏:土地托管让农民“坐地”增收

本报记者 范文杰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2月15日   第 06 版)

“突!突!突!”一台台大型机械翻滚着巨大的齿轮,在田野里来回“奔跑”,几分钟后,放眼望去,翻犁好的田地平整宽阔。11月底,本应是秋冬季农田水利建设的时节,但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花马池镇田记掌村的农田里却很少见到村民忙碌的身影。原来,田记掌村通过土地托管模式,各家将农田交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田管家”集中管理,农民当起了“甩手掌柜”。

说起“田管家”的好处,田记掌村村民唐军告诉记者,今年,他按照全程托管的形式,把自家的10亩玉米地托管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从种到收,他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等到丰收时节“坐收”粮食。“我没事就去看看,从播种到管理到收割,每个环节都做得非常好,粮食产量也更高,1亩田收了1200斤玉米,比自己种还多收获近200斤。”唐军说。

“以往自己种时,种子、化肥、农药都得自己采购,玉米的播种、植保、收获都得靠自己。农忙时,我雇一个农机手都很难,有时还耽误自家农事。现在把土地托管给合作社,我不用再操心,自己还能在附近安心打工,收入增加了不少。这不,最近家里要买房,合作社按照当下的玉米市场价给我进行折算,我当天就拿到了钱。”唐军开心地说。

所谓的“托管”实际上是盐池县创新开展的一种土地托管服务模式。今年以来,盐池县扎实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创新模式、试点先行、示范带动,以花马池镇田记掌村为试点,通过田记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以“三个创新”激活生产要素和经营主体,联农带农,探索形成了“实物(现金)分红+二次分配+盈利分红”土地托管模式,把群众从农田里解放出来,让其有更多时间外出务工,达到了群众收入和村集体收益“双赢”的效果。

“通过‘托管服务’,农业规模化发展也带动了村集体增收。”花马池镇副镇长冯凯祥坦言,推平田埂,土地整合后溢出的土地带动了村集体增收,每亩地节约生产成本200余元,针对种植玉米的一次性种粮补贴补助也给了合作社。田记掌村按2300亩土地进行托管,除去生产成本等费用,村集体增收40多万元。

田记掌村的土地托管模式,既大大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释放了现代农业发展新活力,共同绘就出一幅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富足图。“小田变大田,土地托管有效解决了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和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有利于农业生产技术集约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专业化。”冯凯祥说。

2023-12-15 本报记者 范文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4315.html 1 宁夏:土地托管让农民“坐地”增收 54,315 /enpproperty-->